王建軍 趙魯艷
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高血壓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建軍 趙魯艷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壓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 對照組單純采用西藥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4.07%,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8.89%, 兩組數據比較, 差異較大, 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腎病的臨床療效較好,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高血壓;腎病;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
高血壓腎病是原發性高血壓的一種并發癥, 臨床上較為常見, 發病率較高, 位于腎小球腎炎和糖尿病腎病之后,居第三位[1]。該病若不及時治療, 極易發展為尿毒癥, 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 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 臨床上多采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對該病進行治療, 但療效并不理想[2], 有研究表明[3],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高血壓腎病的臨床療效較高,山東省濰坊市腦科醫院自2012年3月開始對高血壓腎病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治療, 效果較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壓腎病患者, 男61例, 女47例, 年齡15~79歲, 平均年齡(56.92±10.01)歲, 所有患者均符合“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標準[4], 高血壓病程7~21年, 平均(10.92±2.13)年, 臨床癥狀主要有頭痛﹑耳鳴目眩﹑手指麻木﹑夜尿頻多﹑腰膝酸軟等。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 每組54例, 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 差異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患者治療前停用其他降壓藥物, 對照組患者采用苯那普利進行常規治療, 1次/d, 5 mg/次, 對于服藥后血壓仍高于140/90 mmHg的患者, 可增加服藥劑量或增加服藥次數。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處方組成主要有:熟地黃﹑黃芪﹑山茱萸﹑草決明﹑生大黃﹑鉤藤等, 其中, 熟地黃25 g, 黃芪20 g, 山藥﹑茯苓﹑地龍﹑牛膝﹑山茱萸﹑菟絲子各15 g, 澤瀉﹑當歸﹑川芎﹑鉤藤﹑牡丹皮﹑白芍﹑草決明﹑生大黃﹑各10 g。水煎口服, 1劑/d, 早晚各一次, 分兩次服用。所有患者連續治療4周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5]臨床療效分為臨床控制﹑顯效﹑有效和無效4類, 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尿蛋白檢查持續陰性, 腎功能正常, 血壓在130/80 mmHg以下為臨床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尿蛋白檢查持續減少50%以上, 腎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 尿蛋白檢查持續減少1個, 腎功能正常或有所改善, 血壓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者視為無效。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患者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4.07%;觀察組患者有效率為88.89%, 兩組數據比較, 差異較大(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高血壓腎病是原發性高血壓的一種并發癥, 臨床上較為常見, 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長時間的高血壓使患者的入球小動脈產生玻璃樣變, 小葉間動脈和弓狀動脈內膜增厚, 管腔變窄, 造成腎臟缺血, 并導致腎血流量變慢, 形成新月體, 最終導致腎功能損害。該病會對患者的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西藥對該病進行治療, 但單純西藥治療療效尚不理想, 祖國醫學認為,該病屬于“虛勞”﹑“水腫”及“溺毒”的范疇, 發病原因多為寒熱錯雜﹑正虛邪實﹑毒濁血瘀, 因此, 治療該病應以補肝益腎﹑活血通絡為主[6]。
本研究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方中包括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芍﹑草決明﹑﹑當歸﹑川芎﹑鉤藤等, 其中, 黃芪可以甘溫補氣, 利尿消腫,且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菟絲子﹑牛膝﹑山茱萸可以瀉肝火, 川芎﹑當歸﹑白芍可以養氣活血, 草決明﹑鉤藤可以平抑肝陽, 茯苓﹑山藥可以滲脾濕, 地龍可以通絡利尿, 地黃可以滋腎陰, 以上藥物合用, 可以補腎陰﹑平肝活血, 對高血壓腎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8.89%, 明顯高于單純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腎病的臨床療效較好,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 歐愷怡.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腎病62例.山東中醫雜志, 2012, 31(4):261-263.
[2] 荊施展, 楊天倫.伊貝沙坦與苯那普利﹑卡托普利對高血壓腎病患者尿總蛋白排泄量及內生肌酐清除率影響的比較.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02, 12(24):59-60.
[3] 王景春, 劉霞, 陳寧, 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腎病效果觀察.青島醫藥衛生, 2010, 42(5):321-323.
[4] 葉任高, 陳裕盛, 方敬愛.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03, 4(6):355-357.
[5] 王海燕.腎臟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 1663.
[6] 任愛英, 姜黎敏, 劉洋.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腎病60例.吉林省第七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 2009:67-68.
261021 山東省濰坊市腦科醫院內科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