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鋒
臭氧沖洗聯合陰道給藥治療霉菌性陰道炎臨床觀察
王宏鋒
目的 探討臭氧沖洗聯合陰道給藥治療霉菌性陰道炎的療效。方法 300例霉菌性陰道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組采用臭氧沖洗聯合克霉唑陰道片及制霉素片陰道給藥治療;對照組采用制霉素片及氯霉素片陰道給藥及茵花洗液擦洗治療。兩組患者均口服氟康唑膠囊。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 治愈率為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 治愈率為60%。結論 臭氧沖洗聯合陰道給藥療效明顯高于單純陰道給藥。
臭氧沖洗;克霉唑陰道片;制霉素片;霉菌性陰道炎;茵花洗液
霉菌性陰道炎是由假絲酵母菌引起的常見的陰道炎之一, 孕婦及糖尿病患者較多見, 常見誘因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近2年來作者應用臭氧沖洗聯合陰道給藥治療霉菌性陰道炎療效顯著, 復發率低, 醫患滿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系統性地回顧在本所2012年2月~2014年3月就診的300例霉菌性陰道炎患者, 年齡21~55歲, 其中21~32歲100例, 33~45歲130例, 46~55歲70例。病程最長者26個月, 最短者7 d。兩組年齡、病程長短、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陰道分泌物中找到假絲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絲。②患者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及尿痛。③分泌物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④婦科檢查可見外陰紅斑、水腫, 常伴有抓痕, 嚴重者可見皮膚皸裂、表皮脫落;陰道黏膜紅腫, 小陰唇內側及陰道黏膜附有白色塊狀物, 擦除后露出紅腫黏膜面, 急性期還可見到糜爛及淺表潰瘍。
1.3 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每日用ZAMT-100立式型醫用臭氧治療儀沖洗陰道1次, 1周為1個療程, 睡前陰道塞克霉唑陰道片(武漢聯合藥業有限責任公司)1片及制霉素片(上海信宜藥廠有限公司)50萬U, 隔3 d再次陰道給藥1次。同時頓服氟康唑膠囊150 mg(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次于月經干凈后4 d用藥1療程, 連續治療3個療程。②對照組: 睡前用茵花洗液(重啟希爾安藥業有限公司)10 ml稀釋至100 ml后擦洗外陰后陰道塞制霉素片100萬U和氯霉素片(江蘇平光制藥有限公司)0.25 g, 7 d為1個療程,同時頓服氟康唑膠囊150 mg。每次于月經干凈后4 d用藥1療程, 連續治療3個療程。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用藥3個療程后, 2次陰道分泌物檢查陰性, 癥狀全部消失;顯效:用藥1個療程, 癥狀基本消失, 陰道分泌物檢查陰性或弱陽性;無效:用藥1個療程,癥狀不消失, 陰道分泌物檢查仍陽性??傆行?(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病例資料均輸入epidata建立數據庫,并經統計學軟件SPSS11.5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150例經3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8%, 治愈率為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 治愈率為6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患者, 女, 46歲, 教師, 2013年7月3號就診, 主訴:白帶如豆腐渣樣, 外陰奇癢且已被抓爛流水, 疼痛難以行走, 6個月前曾因霉菌性陰道炎給予達克寧栓陰道塞藥治療, 自覺癥狀一度改善, 但停藥后病情復發, 癥狀如故, 伴腰痛, 外陰灼痛, 小便澀痛。婦科檢查:外陰潰爛, 小陰唇內測及陰道黏膜附著白色塊狀物, 擦去后露出紅腫黏膜面宮頸光滑,子宮前位, 正常大小, 雙側附件無異常。陰道分泌物檢查:霉菌(+++)滴蟲(-)雜菌(-)。尿常規檢查:蛋白(-), 紅細胞(+),白細胞(+), 尿糖(-)。給予治療組方案治療, 7月10號復查,白帶明顯減少, 外陰潰爛已痊愈, 伴隨癥狀消失, 婦科檢查:陰道壁輕度充血, 陰道分泌物檢查:霉菌(+), 滴蟲(-)。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再次復診:自覺癥狀全部消失, 陰道分泌物檢查2次全陰性。隨訪3個月, 未見復發。
作者研究發現臭氧和氧氣比率自動控制, 快速殺滅病菌,治療1次僅花3 min, 1次治療癥狀明顯減輕, 特別是對久治不愈的陰道炎效果顯著。臭氧還具有消炎、止疼功能, 對人體正常組織無傷害, 治療過程中無創傷、無痛苦、無流血,是真正意義上的無損傷綠色療法。
2014-06-18]
467000 平頂山市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