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娟
優質護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潘亞娟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方法 將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8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心理狀況及滿意度。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的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會生活和軀體活動等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改善, 且優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的焦慮狀況明顯好轉, 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優質護理, 可改善生活質量, 緩解心理焦慮, 提高滿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優質護理;生活質量;焦慮評分;滿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統常見病, 起病急, 病因復雜[1],除了積極止血并控制原發疾病, 優質護理服務也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本文觀察優質護理模式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消化內科住院治療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8例, 隨機分為兩組, 即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84例。觀察組男 53 例, 女31 例, 年齡 25~56歲, 平均年齡(39.4±7.8)歲, 平均出血量(775.4±116.7)ml。對照組男49例, 女 35 例, 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40.5±8.2)歲, 平均出血量(751.3±122.4)ml。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量等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 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環境等方面的優質護理,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①生理優質護理:做好基礎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 保持肛周和會陰部潔凈。指導患者在床上適當活動肢體;指導患者嚴格按醫囑進食﹑用藥;指導患者自我監測出血先兆癥狀。②心理優質護理: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 進行全程多方面護理, 與患者建立無障礙溝通渠道, 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案, 及時解答患者疑慮以消除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增強信心。③環境優質護理: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管床醫生﹑護士以及病區環境﹑探視制度等, 使患者盡快熟悉環境, 適應住院生活, 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治療。保持病房安靜﹑整潔,保證患者足夠的睡眠時間, 出院時積極給予出院指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況以及滿意度。采用諾丁漢健康量表[2]評價生活質量, 該量表包括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會生活和軀體活動6個維度, 得分越高, 生活質量越差。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3]對焦慮狀況進行評分, 分數越高, 焦慮程度越重。標準分總分100分, <50分為正常, 50~59分為輕度焦慮, 60~69分為中度焦慮, 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對護士工作進行滿意度調查, 內容包括工作態度﹑護理質量﹑護患交流﹑病室環境﹑患者心理改善等。總分100分, ≥90分為非常滿意, 75~89分為滿意, 60~74分為基本滿意, <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會生活和軀體活動的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干預后, 兩組患者6個維度的評分均有所改善, 而觀察組的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2 心理狀況比較 入院時,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焦慮狀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優質護理后, 觀察組的焦慮狀況明顯好轉, 中度﹑重度焦慮患者明顯減少, 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分)
時間 組別 例數 精力 疼痛 情感 睡眠 社會生活 軀體活動護理前觀察組 84 15.33±2.34 7.12±0.86 12.72±1.23 14.12±1.96 4.73±0.72 4.35±0.55對照組 84 15.85±2.51 6.93±0.91 12.49±1.08 14.45±2.03 4.57±0.63 4.21±0.48 t -1.39 1.39 1.29 -1.07 1.53 1.7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護理后觀察組 84 9.21±1.74 2.21±0.42 3.27±0.57 5.12±0.65 1.27±0.46 2.51±0.26對照組 84 13.42±2.08 4.21±0.62 6.02±0.63 8.35±0.78 2.98±0.52 3.47±0.32 t -14.23 -24.48 -29.67 -29.16 -22.57 -21.3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比較
2.3 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比例達到95.2%, 對護理工作的總體滿意度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20.25,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 人們面臨的身心壓力急劇增大,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率逐年增多。上消化道出血往往病情危重, 積極治療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4]。本研究結果表明, 患者經過優質護理干預后, 生活質量﹑心理狀態﹑滿意程度等改善明顯, 尤其在心理衛生狀況方面效果顯著, 該模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生活質量評價是對患者生理狀態﹑心理狀態及社會生活狀態的綜合評價。本研究使用NHP量表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評價, 結果顯示通過優質護理, 患者的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會生活和軀體活動評分均顯著改善, 尤其是在情感﹑疼痛和睡眠方面效果顯著, 護理質量大大提高。
上消化道出血常起病急, 患者容易產生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 通過給予生理﹑心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優質護理,患者焦慮情況顯著改善, 不良情緒大大緩解。另外,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進一步說明優質護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運用取得了明顯效果。
綜上所述, 優質護理對緩解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高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有積極作用。護理人員應將優質護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為疾病的康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1] 蔡艷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研究.中國醫藥指南, 2010, 08(29):314-315.
[2] 陳珠, 劉菁, 楊少顏, 等.舒適護理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山東醫藥, 2011, 51(8):9.
[3] 章愛芳.舒適護理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6):7-8.
[4] 邱艷琴.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誘因分析及護理干預.臨床護理雜志, 2011, 10(6):22-24.
430060 湖北省武漢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