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常平 劉介甫 富錳
腹腔鏡手術與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中的應用對比分析
林常平 劉介甫 富錳
目的 探討觀察腹腔鏡手術與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在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分析。方法 選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溝疝患者46例, 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46例患者隨機分為腹腔鏡手術組和填充式修補術組兩組, 其中每組各23例。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院時間、預后情況和手術費用等情況。結果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出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病率顯著低于填充式手術組, 但其相關手術費用顯著高于填充式手術組。結論 應用腹腔鏡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患者較填充式修補術取得更為明顯的治療效果, 但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費用較高, 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臨床發展。
疝環填充式修補術;腹腔鏡手術;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中的常見疾病, 腹壁肌肉強度的降低和腹內壓增高是腹股溝疝的常見原因[1]。老年患者因肌肉萎縮、腹壁薄弱等因素增加其患病風險, 同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 老年人的腹股溝疝發病率也逐年遞增。近年來, 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 利用腔鏡技術治療腹股溝疝已廣泛應用到臨床中。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鏡手術和疝環填充式修補兩種不同的治療方式在治療老年腹股溝疝中的應用效果,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46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 46例患者均為男性, 隨機分為填充式修補術組與腹腔鏡手術組兩組, 每組各23例。其中, 腹腔鏡手術組23例患者中, 年齡62~76歲, 平均年齡(66±2.7)歲;填充式修補術組23例患者中, 年齡59~77歲,平均年齡(64.2±2.3)歲。46例患者中, 35例單側斜疝, 5例雙側斜疝, 6例直疝。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46例患者術前進行常規進食并排空膀胱, 應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且術前置留導尿管, 無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1.2.1 疝環填充式修補術組 具體操作過程如下:①選擇切口, 將患者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 適度分離并顯露腹外斜肌腱膜。由內環到外環的方向切開腹外斜肌腱膜, 分離暴露腹股溝管。游離并暴露精索后, 確定疝環的位置。②判斷疝囊大小和類型。若疝囊較小, 則保留疝囊, 直接進行分離復位;若疝囊較大, 術者在合適位置橫斷疝囊體, 并在近端處分離, 后行高位結扎。③在將突出部位通過內環口送入腹腔之后, 用BARD網塞填充物進行填充, 然后將網塞邊緣與腹橫筋膜縫合并固定。④在精索后方平鋪網狀BARD平片使其覆蓋整個腹股溝管后壁。注意保護精索的血運和神經的功能。⑤重建外環口, 隨后逐層縫合皮下組織和皮膚, 并用沙袋在術后切口處進行壓迫。
1.2.2 腹腔鏡手術 經腹膜前補片植入術(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1, TAPP),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2]:①臍上10 mm處置入腹腔鏡, 在雙下腹腹直肌外側5 mm處置入操作器械。②沿內環口上方切開腹膜, 分離周圍組織。③分離腹膜前間隙, 顯露恥骨結節、Cooper韌帶、聯合肌腱、腹壁下動脈、輸精管、精索血管等組織結構。④將網片覆蓋在疝的解剖范圍內, 在內鏡下釘合在恥骨結節、Cooper韌帶、聯合肌腱和腹直肌背側上。⑤逐層縫合并關閉腹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的統計軟件對數據結果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來判定腹腔鏡治療組及填充式修補術組在療效上的差異。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腹腔鏡治療組和填充式修補術組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腹腔鏡治療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手術費用等五項指標明顯優于填充式修補術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2.2 腹腔鏡治療組和填充式修補術組兩組患并發癥情況比較 腹腔鏡治療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僅為8.70%, 而填充式手術組并發癥的發病率高達21.7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2。
表1 腹腔鏡治療組和填充式修補術組手術指標比較( x-±s)
表2 腹腔鏡治療組和填充式修補術組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n, %)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中的常見疾病, 常因腹壁肌肉強度的降低和腹內壓力增高所造成。老年患者因肌肉萎縮、腹壁薄弱等因素, 又因血管、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穿過, 而增加其患病風險[3]。傳統治療切口較長且僅在原有的臨近缺損部位進行修補, 難以真正改善組織抗腹壓的張力, 故而會造成較高的并發癥發病率和復發率[4]。
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鏡手術與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治療中的療效分析。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在原有的傳統手術方法上輔以人工生物材料為補片, 并進行切口的縫合和修補。從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得出, 疝環填充式修補術的手術操作簡單, 時間短, 費用低廉, 復發率顯著降低, 有效減少了患者的術后疼痛, 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5]。TAPP為微創性手術, 擁有以下優點:①手術創口小, 術后瘢痕小,患者恢復較快, 術后住院時間短、痛感輕。②治療復發疝有明顯優勢。③在術中可同時處理雙側疝和進行腹腔器官的探查, 而無需延長或增加手術切口。④保護腹股溝區的解剖組織, 從而有效避免了損傷腹股溝區的解剖。但其昂貴的價格卻制約了腹腔鏡手術在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發展。
總之, 經過對上述兩種治療方式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得出, 腹腔鏡手術組效果明顯優于疝環填充式修補術組, 術中出血量小、手術時間短、外觀基本無瘢痕。然而其昂貴的手術費用常制約其發展。因此, 臨床醫生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在患者可承受的經濟壓力內, 選取最為優質的診療方案。
[1] 路夷平,張能維,合比爾,等.腹腔鏡完全腹膜外徑路腹股溝疝修補術98例.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0,25(5):377-380.
[2] 秦學良,黃忠琴.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腹無張力疝修補術的38例臨床療效比較.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3, 13(19): 97-103.
[3] 靳根峰.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對比.中國實用醫藥, 2012,17(13):26-28.
[4] 張文海,白劍,侯湘德,等.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比較.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21):391-3913.
[5] McCormaek K.Transabdominal pre peritoneal (TAPP) versus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 laparoseopic techniques for inguinalherniarepair:asystematicreview.Hernia, 2011,9(2):10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mesh plug tension-free hemioplasty treatment for the elder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LIN Chang-ping, LIU Jie-fu, FU Me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mesh plug tension-free hemioplasty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for the elder patients.Methods Choosing 46 elder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and randomly dividing them into 2 groups, hemioplasty group and laparoscopic group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and clinical indexes.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and incision length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much better than mesh plug hemioplasty group.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a preferred option, however, it may cause a great financial problem for patients.
Mesh plug tension-free hemioplasty; Laparoscopic surgery; Inguinal hernia
2014-03-14]
362000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