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鵬
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比較
韓亞鵬
目的 探討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ASB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本院近5年內術后ASBO患者132例進行回顧性分析。記錄患者的人口統計學、臨床及手術資料和預后。結果 5年期間共有1667例腹部手術, 132 (7.92%)例患者發生ASBO, 其中腹部開放性傷(33.23%)和闌尾炎(5.56%)患者ASBO發生率較高。手術組和非手術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時間、癥狀持續時間和再入院時間無明顯差異, 但非手術組住院天數明顯縮短,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結論 在沒有腸絞窄或完全腸梗阻的ASBO患者可以安全地采用非手術治療, 但非手術治療未見好轉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粘連性小腸梗阻;非手術治療;闌尾炎
術后粘連的形成是細胞成分參與的炎癥反應和組織修復的相互作用。漿膜表面的操作和暴露于非有機材料破壞間皮組織, 從而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及成纖維細胞的涌入, 促進纖維蛋白為基礎的粘連的形成[1]。臨床研究報道非手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SBO)的成功率存在一定爭議, 從0~63%[2]。一些學者認為保守治療對ASBO沒有任何作用, 這種觀點與成功的非手術治療的報告相反[3]。本文就手術或非手術治療ASBO進行探討, 以比較兩種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病例均來自鞏義市人民醫院普外科, 作者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剖腹手術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 記錄患者的醫學信息和手術記錄, 包括確診粘連性腸梗阻的年齡、性別、初始手術的年齡、從手術到發展為粘連性腸梗阻的時間間隔、手術類型、癥狀持續時間、治療方案和預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依據既往腹部手術史,臨床表現和立臥位腹部X線平片。所有患者的最初治療包括靜脈補液和糾正電解質失衡, 鼻胃管減壓, 生命體征及12 h腹圍監測, 對保守治療無反應的患者適時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指征:腹部局部壓痛, 鼻胃管輸出量增加或內容物不潔,和(或)存在完全性腸梗阻證據。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年期間共有1667例腹部手術, 132 (7.92%)例患者在隨訪1~28個月發生粘連性腸梗阻, 平均年齡為(54.53±17.99)歲, 男女比例為81:51, 手術與非手術患者年齡、性別無明顯差異。表1所示, 導致ASBO主要腹部手術包括闌尾炎、腹部開放性傷、胃腸穿孔、腸套疊和腸扭轉, 其中腹部開放性傷(33.23%)和闌尾炎(5.56%)患者ASBO發生率較高。132例ASBO患者中, 77 (58.3%)例患者術后3個月內出現梗阻, 96 (72.7%)例患者術后1年出現粘連性小腸梗阻。75 (56.8%)例患者行手術治療和57 (43.2%)例接受了非手術治療。手術組和非手術組患者手術時間、癥狀持續時間和再入院時間無明顯差異, 但非手術組住院天數明顯縮短(P<0.0001), 見表2。ASBO再入院治療發生手術部位感染5例, 傷口裂開3例, 長期性腸梗阻2例, 貧血1例, 肺炎3例。兩組間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差別, 未見死亡病例。

表1 腹部手術史及ASBO發生率(n, %)

表2 手術組與非手術組中臨床數據的比較( x-±s)
大多數腹部手術術后粘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有報道顯示成人ASBO發病率為1.1%~8.3%[2], 大多數發生于術后1年內。研究發現ASBO的發病率為7.92%, 72.7%的患者于術后1年內發展成ASBO, 與以往的報道類似[2]。ASBO在人群中的最佳治療方法仍存在一定爭議。一些學者認為ASBO的治療應采用剖腹探查或粘連松解術, 有研究認為入院后第2天對保守治療未見好轉的ASBO患者應及時考慮手術治療,以避免腸切除的風險增加[4]。作者研究表明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的患者之間年齡、性別、癥狀持續時間和再入院時間無顯著性差異, 而手術治療的患者住院天數及術后并發癥增加。在本研究中, 腹部開放性傷和闌尾炎手術后粘連相關的再入院率較高, 這可能是由于這些疾病容易引起異物殘留, 造成繼發性腹腔感染, 且手術中需要較多的處理和操作, 損傷腸管內漿膜層而促使粘連的形成。
大多數醫生會對ASBO施行早期手術干預, 以避免不必要的因缺血引起的腸切除。劉誠聰等[5]成功地利用口服泛影葡胺完成ASBO患者的保守治療, 從而避免了手術并減少了住院時間, 與作者的研究結果相似。目前, 腹腔鏡粘連松解術也應用于ASBO治療, 其一些療效優于剖腹探查術。對于醫生來說, 確定新的方法預防術后粘連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 而不是只專注于ASBO的治療。目前, 預防術后粘連采用多種方式聯合, 包括細致的手術技術, 無粉手套的使用,恒定控制術中腸管的溫度和濕度及腹腔沖洗等[1]。
總之, 在沒有腸絞窄或完全腸梗阻的ASBO患者可以安全地采用非手術治療, 一旦非手術治療未見好轉時, 必須仔細權衡繼續保守治療與可能增加腸切除的風險的利弊。
[1] 蔡華芳.術后腹腔內粘連的預防研究進展.中國醫藥導刊, 2008, 10(8):1179-1180.
[2] Nasir AA, Abdur-Rahman LO, Bamigbola KT, et al.Is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still justified in the treatment of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in children? .African Journal of Paediatr Surg, 2013, 10(3): 259-264.
[3] 侯文斌.急性粘連性小腸梗阻手術時機的選擇.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11):106-107.
[4] 張曼旭,王俊萍,王玉斌,等.腸梗阻急診手術時機探討.中國現代醫生, 2008, 46(6):57,71.
[5] 劉誠聰,李世寬,王培戈,等.泛影葡胺對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療效.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0, 19(4):396-399.
2014-03-19]
451200 河南省, 鞏義市人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