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腹腔鏡診治異位妊娠19例臨床分析
趙勇
本文通過對19例異位妊娠患者進行回顧分析, 總結腹腔鏡診治異位妊娠的治療經驗。
腹腔鏡;異位妊娠
腹腔鏡現在已成為婦科常規的診斷及治療技術, 以腹腔鏡手術為代表的微創手術已日趨擴大和成熟, 且逐漸取代傳統開腹手術, 顯示出腹腔鏡手術的優越性。本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應用腹腔鏡診治異位妊娠19例, 效果良好,現對腹腔鏡診治異位妊娠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通過腹腔鏡檢查及手術的19例異位妊娠患者, 年齡22~40歲, 未產婦6例, 經產婦13例;其中有3例無腹痛, 其余下腹部脹痛有14例, 突發性下腹劇痛2例;其中無明顯停經史4例, 患者均有陰道淋漓不間斷流血病史,均少于月經量。就診后查血HCG定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陰式彩超檢查均提示宮內未見妊娠囊回聲, 內膜增厚。有16例附件區見大小不等的混合性包塊, 有2例可見2.0 cm胎囊樣結構, 內見卵黃囊, 有1例可見胎芽及胎心組織。其中15例盆腔有積液, 3例彩超確診, 1例高度懷疑為異位妊娠, 19例患者及家屬均要求腹腔鏡檢查及手術, 均無手術禁忌。
1.2 材料與方法 使用腹腔鏡及相關的手術器械, 取肚臍上部邊緣右側麥氏點處及左側相對應處分別切開10 mm、5 mm、10 mm的切口, 置入腹腔鏡及套管, 麻醉全部采用全身麻醉。
1.2.1 腹腔鏡下檢查 鏡下仔細檢查盆腔, 仔細查看子宮、雙側輸卵管、卵巢及子宮直腸窩, 15例患者盆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連;18例可見附件區包塊, 呈暗紫色, 1例輸卵管傘端妊娠流產型, 鏡下發現傘端膨大, 并伴有活動性出血;15例盆腔有積血及凝血塊, 約100~500 ml。
1.2.2 腹腔鏡下手術 先吸凈盆腔積血及血凝塊, 使病變部位充分暴露, 有盆腔粘連者則先將粘連部位分離。手術分根治性手術、保守手術兩種。根治性手術主要適用于:①無再次生育要求的或年齡較大的患者;②妊娠部位的輸卵管損害嚴重無法修復者;③妊娠部位輸卵管曾有過手術史(如輸卵管結扎再通術或有過宮外孕保守治療病史);④患者失血過多處于昏迷狀態必須盡快止血并盡快結束手術者;⑤患側輸卵管有炎癥、粘連較重者, 即使保守治療也無法恢復其功能者;⑥間質部妊娠者。若患者及家屬有生育愿望而又適宜行輸卵管切除時, 因盡可能確認對側輸卵管正常后方可切除患側輸卵管。手術方式多采用輸卵管電切術。保守性手術(輸卵管切開取胚術)主要適用于:①有再次生育要求的或年齡較輕的患者;②輸卵管妊娠未破裂且附件區包塊≤3cm者,或輸卵管妊娠破裂但破口直徑≤3cm者;③輸卵管傘端妊娠流產型者;手術方式采用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及修補術。
本組19例均在腹腔鏡下確診為異位妊娠, 并完成手術。其中壺腹部或峽部妊娠15例, 間質部妊娠3例, 流產型1例, (其中未破裂者14例)。手術方式除3例間質部妊娠患者切除患側輸卵管外, 其余16例均行保守治療。15例盆腔有不同程度的粘連, 術中同時行粘連分解術。手術時間最短300 min, 最長1h。患者術后6h均能起床活動, 進少量食水,恢復快, 住院3~5 d出院。術后15 d來院復查血HCG及彩超均正常。
腹腔鏡檢查是診斷異位妊娠的金標準, 腹腔鏡的早期確診率為99%以上, 可基本完全避免異位妊娠的誤診及漏診案例。尤其是針對異位妊娠患者的不典型表現, 個體癥狀不突出情況, 彩色多普勒不能正常顯示附件區包塊時, 懷疑是異位妊娠, 不能確定診斷的, 此檢查可作出精準定位判斷, 本組1例患者術前嚴重懷疑異位妊娠, 經此檢查被確診。
腹腔性手術可獲得滿意療效:腹腔鏡保守性手術的成功率為84%。文獻報道腹腔鏡術后再次懷孕的宮內受孕率為61.0%, 重復異位妊娠的發生率為15.5%, 與開腹組的61.4%、15.4%相似, 說明再次異位妊娠與前次手術方式無關。近年來異位妊娠患者中年輕且未生育患者明顯增多, 且患者大多數盆腔及健側輸卵管有充血或粘連, 功能受損, 故應盡可能采取保留患側輸卵管的手術。因為保留患側輸卵管再次妊娠的成功率明顯增高。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成熟, 腹腔鏡手術具有出血少, 創傷小, 疼痛輕, 手術時間短, 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現在國內各醫院腹腔鏡手術已成為常規治療手段。本組19例均在腹腔鏡下取得了滿意療效。獲得廣大患者的認可。
[1] 呂裕秀, 周琴亞.腹腔鏡診治異位妊娠549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9):79.
2014-04-25]
121100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