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波
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
趙東波
目的 探討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患者100例, 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治療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手術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手術后的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患者手術后發生并發癥的人數。結果 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手術后的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 而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 治療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 安全可靠, 術后恢復快,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推廣應用。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腹腔鏡;開腹手術;臨床效果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 該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繼發性感染,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近年來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一般臨床上對該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采取手術治療,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腹腔鏡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 以及醫師的專業操作水平和經驗的不斷提高, 腹腔鏡手術逐漸成為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常用方法[2]。本文主要探討了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對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對象主要為2012年1~12月中本院收治的10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患者, 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全部經過腹部B超以及CT檢查確診。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治療組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齡37.5~69.3歲, 平均年齡52.3歲,病程1.2~6.5年, 平均病程2.5年;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齡37.0~68.7歲, 平均年齡51.3歲, 病程1.3~6.4年, 平均病程2.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 常規的開腹進行膽囊切除, 切開膽總管進行取石, 聯合T管引流術。治療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讓患者取仰臥位, 頭部略高于足底, 角度為15~20°, 利用四孔法, 建立人工氣腹,在臍下緣分別置入10 cm的Trocar, 而在右側肋緣下鎖骨中線和腋前線置入5 cm的Trocar, 然后將腹腔鏡器械置入。利用腹腔鏡下進行腹腔的常規探查, 了解患者腹腔的情況,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 使膽囊管和膽囊動脈暴露, 夾閉膽囊動脈。接著進行膽囊切除, 利用膽道鏡下膽總管切開,進行取石, 根據手術中患者的膽汁是否漏入腹腔以及手術中出血情況, 決定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將腹腔鏡退出,解除氣腹, 手術完成。
1.3 觀察指標 手術完成后, 主要對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為: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手術后的排氣時間、患者的住院天數, 評估患者手術后的疼痛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對比 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手術后排氣時間以及患者手術后住院天數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后的疼痛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后,治療組患者的疼痛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較輕, 手術后的6 h、24 h的NRS疼痛評分顯著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對比
注:兩組比較, P<0.05
?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的疼痛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的疼痛情況對比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例數手術后6 h手術后2 4 h治療組5 0 3 .5 ± 1 .2 3 .0 ± 1 .1對照組5 0 5 .3 ± 1 .5 4 .3 ± 1 .4 P < 0 .0 5 < 0 .0 5

表3 兩組并發癥對比(n, %)
2.3 兩組并發癥對比 手術后, 治療組患者發生陰道損傷、切口感染以及重癥胰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 而對照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0%, 治療組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膽囊結石在普外科中屬于一種常見疾病, 發病率一般在10%左右, 而在膽囊結石的患者中有15%左右的患者合并有膽總管結石[3]。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主要是由于綜合因素導致的疾病, 臨床上主要認為是由于患者的膽汁成分和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沉淀析出和結晶從而形成了結石, 一般該病容易導致繼發性感染?;颊咧饕霈F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發熱等臨床癥狀, 該病導致患者死亡的人數比較高,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生活質量[4]。
一般對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運用開腹手術治療, 但是該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比較大,手術后患者并發癥比較多、恢復慢、住院時間長等缺點,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在臨床上受到一定限制。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微創手術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治療方法, 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 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5]。本次試驗,從結果可以發現治療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手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 且能夠顯著減輕患者手術后疼痛感, 以及手術后并發癥人數, 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 對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 對患者的損傷小, 并發癥少, 手術時間短, 患者手術后恢復快, 值得進行廣泛推廣應用。
[1] 李紅陽, 周世驥, 王薇, 等 .微創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60 例.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2, 15(7):573-575.
[2] 鄧天工, 孔繁華, 李衛清 .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
的臨床體會.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2, 17(8):586-588.
[3] 王心吉, 熊勇, 黃新全, 等 .腹腔鏡聯合纖維膽道鏡治療
472000 河南三門峽市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黃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