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艷紅
山莨菪堿治療嬰幼兒腹瀉療效觀察
邢艷紅
目的 探討山莨菪堿在嬰幼兒腹瀉治療方面的應用, 觀察其療效。方法 對照組應用母乳喂養或常規飲食、抗感染、補充水分、維持酸堿及電解質平衡等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 應用山莨菪堿0.1~0.3 mg/(kg·d)靜脈滴注。結果 對照組60例, 50例有效, 10例無效,總有效率83.3%;觀察組65例, 62例有效, 3例無效, 總有效率95.4%。結論 山莨菪堿對嬰幼兒腹瀉的治療具有較好療效。
山莨菪堿;嬰幼兒腹瀉;療效
嬰幼兒腹瀉是一種由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消化道綜合征, 以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為主要臨床癥狀, 是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 可造成營養不良, 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作者采用山莨菪堿對嬰幼兒腹瀉進行輔助治療, 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 來本院就診并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1]診斷標準的嬰幼兒腹瀉患兒125例, 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0例, 男39例, 女21例, 年齡4個月~2歲;觀察組65例, 男35例,女30例, 年齡5個月~2歲。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母乳喂養或常規飲食、抗感染、補充水分、維持酸堿及電解質平衡, 嚴重營養不良者給予營養支持;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 山莨菪堿0.1~0.3 mg/(kg·d), 加入5%葡萄糖100 ml中靜脈滴注。
1.3 療效判斷 按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1], ①急性腹瀉, 顯效:治療72 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時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時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②遷延與慢性腹瀉, 顯效:治療5 d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 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5 d時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 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5 d時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無好轉甚至惡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嬰幼兒腹瀉患者治療效果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嬰幼兒腹瀉患者療效比較(n, %)
嬰幼兒腹瀉又稱為小兒腹瀉, 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嬰幼兒消化系統尚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 消化酶的分泌量相對較少、活力不高, 不能很好地適應各種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 且嬰兒時期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及免疫功能也不完善, 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SIgA均較低, 易患腸道感染[2]。
山莨菪堿為抗M膽堿受體阻斷劑, 可用于解除平滑肌痙攣、胃腸痙攣、膽道痙攣、急性微循環障礙及有機磷中毒等[3]。從治療效果來看, 觀察組65例病例,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山莨菪堿, 其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山莨菪堿對嬰幼兒腹瀉具有較好的療效, 這與相關文獻資料結果基本一致[4]。
治療過程中, 在做好飲食療法、液體療法、控制感染、對癥治療的同時, 還應特別注意消化道外感染、鵝口瘡、中毒性肝炎、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等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和治療。如患兒出現營養不良, 則應積極給予對癥支持治療[5],以防止生長發育障礙, 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1] 方鶴松,魏承毓,段恕誠,等.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1998,13(6):381-384.
[2] 張燕梅.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8):147-148.
[3] 蘇衛東,于媛媛.山莨菪堿治療急性腹瀉病療效分析.中國臨床研究, 2012,25(4):335.
[4] 劉霞文.山茛菪堿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3):55-56.
[5] 葉禮燕,陳鳳欽.腹瀉病診斷治療指南.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9, 24(19):1538-1540.
2014-02-24]
454000 河南省, 焦作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