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鳳梅 劉淼雄 余燕
培土生金化瘀方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臨床癥狀和體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莫鳳梅 劉淼雄 余燕
目的 探討培土生金化瘀方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臨床癥狀、體征及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照組:給予茶堿緩釋膠囊、沐舒坦片、沙丁胺醇氣霧劑等常規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用培土生金化瘀方。于服藥前及服藥第4周分別做各項指標測定, 分別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及兩組間的癥狀、體征及生活質量變化。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相比較, 在咳嗽、咳痰、氣喘改善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啰音改善上, 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 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與治療組治療前生活質量得分相比, 治療組治療后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的得分比較, 治療組的改善情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培土生金化瘀方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臨床癥狀, 體征及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值得推廣。
培土生金化瘀方;慢性阻塞性肺病;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為慢阻肺, COPD) 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引起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阻塞為主要特點的一種呼吸疾病, 并呈進行性進展, 常常與肺部對外來呼吸微粒非正常炎癥反應有關。本病的流行率較高,危害嚴重, 治療困難, 預期壽命顯著縮短, 是危害公眾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其主要癥狀為慢性咳嗽、咯痰、漸進性呼吸困難,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認為本病以虛為本, 實為標。治療上當根據急慢性期的證型不同而有所區別。急性起病時, 以邪盛為主, 穩定期以肺、腎、脾氣及陰陽虛證為主。應注意到痰瘀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產物。探討培土生金化瘀方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臨床癥狀、體征及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
1.1 病例來源 本研究的病例來源于2010年3月~2012年2月在深圳市中醫院臨床內科及ICU等住院患者。
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2007年《疾病診治指南》[1]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
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穩定期診斷標準, 患者在最近4 周無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咳痰、喘息、氣促等癥狀均穩定或癥狀輕微, 無發熱, 兩肺呼吸音減弱, 部分可聞及干濕性啰音。②符合肺腎虧虛病診斷標準(呼吸淺短難續, 甚則張口抬肩, 倚息不能平臥, 咳嗽, 痰白如沫, 咯吐不利, 胸滿悶窒);③年齡45~80歲;④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或分類正常;⑤影像學: 胸片或CT顯示肺過度充氣征, 肺紋理增粗、紊亂。
排除標準:合并/并發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 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 有免疫系統疾病者, 近期曾使用免疫抑制劑者, 有其他肺部疾患者, 有嚴重心、腦、腎、血管疾病,腫瘤、血液系統疾病者(因肺心病本身所引起的心、腦疾病不包括在內)。
1.3 一般資料 治療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齡(50.38±4.87)歲;平均病程(8.52±4.56)年;肺功能Ⅲ級31例, Ⅱ級19例;基礎 FEV1 (0.985±0.33)L, FEV1 占預計值%(FEV1 %)(40.25±1.35)%。對照組40例, 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24±4.53)歲;平均病程(8.46±4.37)年;肺功能Ⅲ級29例, Ⅱ級21例;基礎 FEV1(0.986±0.35)L, FEV1 占預計值%(FEV1 %)(39.65±1.53)%。各項資料經統計學處理, 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果具有可比性。
1.4 研究方法 以納入標準作為依據, 納入符合要求的患者, 并以隨機數字表法把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 開展為期4周的治療及療效評價。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用培土生金化瘀方:法夏10 g、陳皮10 g、黨參15 g、白術10 g、茯苓15 g、防風10 g、黃芪20 g、毛冬青20 g、桃仁10 g、甘草5 g組成。深圳市中醫院煎藥室生產, 用法用量:1劑/d, 加水400 ml, 取煎汁150 ml, 分2次服用, 療程為4周。
對照組:給予茶堿緩釋膠囊(由杭州民生集團有限公司生產), 0.2 g/次, q12 h。沐舒坦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國際有限公司生產)30 mg, b.i.d., 按常規治療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有限公司生產)治療(1吸/次, b.i.d.)。COPD穩定期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
1.5 療效標準 于服藥前及服藥第4周分別做各項指標測定。癥狀分度:輕度(+)為間斷咳嗽, 24 h痰量<24 ml, 氣喘但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 偶聞濕啰音, 或在咳嗽、深快呼吸后出現;中度(++)為介于輕度和重度咳嗽之間, 散在濕啰音;重度(+++)為晝夜咳嗽頻繁或陣咳, 24 h痰量>50 ml, 氣喘且影響工作和睡眠, 滿布濕啰音。臨床癥狀評價標準:①臨床控制:咳、痰、喘癥狀基本消失, 僅聞及肺部少許濕啰音。②顯效:咳、痰、喘癥狀明顯好轉, 由(+++)轉為(+), 肺部濕啰音明顯減輕。③有效:咳、痰、喘癥狀好轉, 由(+++)轉為(++), 或由(++)轉為(+), 肺部濕啰音減輕。④無效:上述癥狀及濕啰音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者。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根據既往研究[1]的COPD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表改編而成, 此生活質量評分表包括軀體感覺、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社會活動等維度內容。每項有4個等級的評分, 4分為最差, 1分為最好, 根據這個評分原則計算總均分(總得分除以總條目數)。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評價。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主要癥狀、體征療效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相比較, 在咳嗽、咯痰、氣喘改善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啰音改善上, 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這些癥狀和體征的改善方面, 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主要癥狀、體征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與治療組治療前生活質量得分相比, 治療組治療后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的得分比較, 治療組的改善情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x-±s)
COPD發病誘因有很多, 其主要與外界粉塵顆粒、化學毒物等危險物質接觸誘發有關。其癥狀主要為咳嗽、咯痰和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為慢阻肺病的病理基礎為肺實質和氣道壁的炎癥性及重塑性結構變化, 從而導致呼吸氣道進一步變窄及氣逆阻塞[3]。按照中醫理論, 慢阻肺多屬咳嗽、喘癥、肺脹等疾病領域, 是由肺道疾病久治不愈進展而來[4]。
在慢阻肺穩定期, 現代醫學治療主要為支氣管擴張劑(支擴劑)、激素類藥物、運動鍛煉及氧氣治療等。β2受體激動劑有一定的副作用, 主要為肌肉震顫, 對心臟功能有一定的影響, 長期使用可引起相關功能的耐受性下降。茶堿的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及心血管的毒副反應, 而且引起其有效使用量常與毒性作用量相當, 應用此藥時應做好監測工作,預防不良事件發生。抗膽堿能藥難以降低抗原引起的相關毒副作用, 不能讓穩定期患者長期接受抗膽堿能藥治療[5]。激素類藥物也存在引起骨質疏松等相關副作用[6]。目前, 現代醫學治療慢阻肺, 并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液微循環障礙,且長期應用相關的支擴劑及激素類藥物, 容易引起毒副作用,價格昂貴, 一般家庭難以長期負擔, 反復感染率高, 最終影響患者的療效, 降低其生命質量。
中醫藥對慢阻肺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優勢, 其有獨特的理論和治療體系, 可有效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 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 猶如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一樣, 在更高層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們在尋醫問藥的同時, 越來越重視藥品本身在治病同時所帶來的另一面或毒或副的作用, 在這一點上, 中藥具有低毒、低副作用、療效確切的特點, 可有效調節患者的機能, 減緩病情進展, 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7]。
本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能較好提高療效, 改善患者癥狀、體征及生活質量。但目前對培土生金化瘀方治療COPD穩定期作用機制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今后應從多角度人手進行研究, 對復方進行系統的多層次、多效應研究, 以便篩選更有效的中藥復方及其有效成分, 同時研究中西醫結合的協同作用及分子機理, 以便更好地提高治療COPD穩定期療效, 減少并發癥發生。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7,30(1):8-1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86.
[3] Lister PD,Wolter DJ.Levofloxacin-imipenem combination prevents the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among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 asaeruginosa.Clin Infect Dis, 2005(40): S105.
[4] 李素云,吳其標.曹世宏教授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經驗選粹.中醫藥學刊, 2002,20(1):28-29.
[5] 肖金,王賢芳,謝丹.中西藥復合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研究.華西醫學, 2001, (4):433-435.
[6] 中國醫學論壇報.中國醫學論壇報文章精選-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進展, 2007(1):7-9.
[7] 阮英茆,孫仁宇,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的發病機理及藥物防治研究.醫學研究通訊, 2001,30(7):10-14.
2014-04-05]
廣東省中醫藥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0314)
518033 廣東省深圳市中醫院心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