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才 程明靜 張松闖
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
周進才 程明靜 張松闖
目的 探討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對曲美他嗪進行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 7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例進行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 每組35例, 將其中實行常規治療者設為對照組,將在上述條件下施加曲美他嗪治療者設為觀察組, 評估兩組病例的臨床治療結局, 總結治療經驗。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可取得94.3%的心律失常療效, 較之對照組的77.1%有優越性,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不適。結論 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曲美他嗪治療, 能夠取得更理想的臨床療效, 減少心律失常狀況的發生, 是今后醫院提高本病治療水平的關鍵, 值得普及。
冠心病是心血管內科臨床上相對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疾病, 同時也是近階段危及中老年群體生命健康的常見病[1]。一旦發病, 患者往往有合并心律失常的風險, 需要盡早予以治療, 以免病情進展, 增加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為此, 2011~2013年, 作者就本院收治的70例病例實行了分組治療和分析, 取得了不錯的研究進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2013年到本院就診的7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及其臨床資料, 其中男41例, 女29例, 年齡51~76歲, 平均年齡61.7歲。所有入組病例均經胸片、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后明確病情, 納入與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缺血性心臟病判斷指南相符合者, 以及經靜息心電圖診斷為心律失常者, 排除有嚴重肝腎疾病、全身系統疾病、其他心臟疾病以及藥物過敏體質和正服用抗心律失常藥品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原則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5例, 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存在可比條件。
1.2 方法 對照組在臨床上實施抗凝、利尿劑、硝酸酯藥物、阿司匹林及β-受體阻滯劑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條件下, 施加曲美他嗪進行治療, 劑量200 mg/次, 服用2~3次/d, 療程均是4周。同時注意對兩組病例的臨床癥狀、靜息心電圖、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等進行監測。
1.3 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后早搏現象消除, 或是與治療前對比減少超過75%;有效:治療后早搏減少在50%~75%;無效:治療后早搏減少在50%以下。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應用SPSS17.0統計包軟件版本,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可取得94.3%的心律失常療效, 包括顯效、有效例數共33例, 較之對照組的77.1%有優越性,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不適。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的臨床治療結局比照[n, n (%)]
冠心病是由于脂質代謝異常冠狀動脈狹窄進而導致血流受阻、心臟缺血并影響心功能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病通常會與室性心律失常合并發作, 進而引發嚴重的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狀況。近幾年, 雖說國內外對本病的非藥物治療有了很不錯的進展, 但臨床仍以藥物保守治療為首選。
常規抗凝、利尿劑及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雖可起到基本的治療效果, 但在改善患者氣促、胸悶等癥狀, 減少心律失常發作次數方面并不是特別理想, 相對來說, 曲美他嗪對本病的治療則卓有成效。曲美他嗪是近些年本院逐步用于治療本病的一種抗心肌缺血藥物, 可在完善心肌功能的情況下, 有選擇地對心肌攝取脂肪酸加以抑制, 并盡最大限度防止內膜受損、細胞溶解以及酸中毒, 療效高度可靠,安全性佳。這在近幾年有關研究中均有大量報道[2,3]。在李蘭等[3]研究中, 治療組42例經常規對癥治療和曲美他嗪治療后, 患者的心律失常狀況得到很明顯的控制, 療效達到了95.2%。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過為觀察組提供曲美他嗪治療, 結果發現, 該組可取得高于對照組的臨床療效(P<0.05), 與上述報道有一致性。且治療期間無一例患者出現嚴重不適, 整體治療效果令人滿意。
綜上所述, 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曲美他嗪治療, 能夠取得更理想的臨床療效, 減少心律失常狀況的發生, 是今后醫院提高本病治療水平的關鍵, 值得臨床進一步普及和應用。
[1] 鐘風芳, 陳三峰.穩心顆粒與曲美他嗪聯合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療效觀察.中國中醫急癥, 2011, 20(12):2009.
[2] 鄭文權, 張昀昀, 林群峰,等.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世界臨床藥物, 2009, 30(6):37-39.
[3] 李蘭, 黨國秀.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123例臨床觀察及療效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3,10(23):103-104.
2014-05-23]
450000 解放軍153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