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梅 劉倩雯
兩種不同預沖方法對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凝血情況比較觀察
陳少梅 劉倩雯
目的 觀察兩種不同預沖方法對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凝血情況的影響。方法 收集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60例患者, 隨機分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 采用不同預沖方法治療5次后,觀察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程度。 結果 對照組Ⅰ~Ⅲ級凝血9例, 觀察組1例,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觀察組改良的預沖方法對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凝血影響確切。
預沖方法;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凝血
血液透析可清除體內小分子毒素與水分, 血液灌流將血液引出體外, 并經過廣譜解毒的血液灌流器, 清除體內有害的代謝產物或外源性毒物, 將凈化后血液回輸患者體內, 兩者結合的治療模式可彌補單純血液透析治療不足, 改善透析患者并發癥[1];但操作過程中如預沖不充分, 可能引起灌流器凝血等, 影響治療效果, 作者改良預沖方法, 取得較好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2月在本院血透室應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的60例患者, 入選標準[2]: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衰竭及維持性血液透析相關并發病, 尤其是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癢、腎性骨病、難治性高血壓、淀粉樣變及腕管綜合征、尿毒癥性心包炎、尿毒癥神經病變等血液透析并發癥患者;排除標準:對灌流器及相關材料過敏者慎用, 嚴重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或其他凝血障礙者。隨機分為兩組, 其中對照組30例, 觀察組30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原發病和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連接預沖方法
1.2.1 對照組 將動脈端血路管連接灌流器(麗珠樹脂血液灌流器HA130), 用5%葡萄糖500 ml, 對灌流器以100 ml/min預沖, 預沖過程中不斷振動灌流器, 并用血管鉗間斷阻斷靜脈血路管, 小氣泡排盡;配制1000 ml 肝素生理鹽水, 濃度為50 mg/L, 預沖500 ml 后, 用連接管串聯透析器, 將剩余1500 ml肝素生理鹽水以200 ml/min 的流速進行預沖串聯好的透析器(貝朗公司生產一次性聚砜膜低通量透析器, 面積1.5、1.8 m2)。配制500 ml肝素生理鹽水, 濃度為500 mg/L, 將動靜脈連接成閉路循環管路, 以100 ml/min流速循環30 min。
1.2.2 觀察組 用100 mg的肝素用5 ml注射器注入灌流器內, 蓋上灌流器的蓋子, 然后上下搖晃灌流器, 充分浸泡30 min,將動脈端血路管連接灌流器, 用5%葡萄糖500 ml, 以100 ml/min預沖灌流器, 預沖過程不斷振動灌流器, 用血管鉗間斷阻斷靜脈血, 小氣泡排盡, 然后用500 ml的生理鹽水以100 ml/min預沖灌流器, 串聯透析器, 用1500 ml生理鹽水以150 ml/min 流速預沖串聯好的透析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并記錄兩組患者行5次治療后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程度, 按0~Ⅲ級標準劃分:0級, 透析器無凝血;Ⅰ級, 透析器部分凝血或<10%纖維凝血;Ⅱ級, 透析器10%~50%纖維凝血;Ⅲ級, 靜脈壓升高, 透析器>50%纖維凝血。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卸灌后有6例患者透析器Ⅰ級凝血, 靜脈除泡器有絮狀物;1例患者透析器Ⅱ級凝血, 靜脈除泡器有絮狀物阻塞, 1例患者卸灌后引血有阻力, 回血后發現透析器Ⅱ級凝血, 更換透析器后可繼續透析;1例患者卸灌后引血透析器和管路Ⅲ級凝血, 更換透析器和管路可繼續透析;觀察組患者有1例透析器Ⅰ級凝血;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程度比較(n)
臨床上血液透析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腎性骨病癥狀, 如皮膚瘙癢、骨痛、肌無力等, 血液透析處置能清除小分子物質,但不能清除中分子物質;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可清除尿毒癥毒素中的中大分子毒素或與蛋白結合類毒素, 彌補單一血透只能清除小分子毒素的缺陷, 使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方法能有效清除患者的中分子物質, 使患者的皮膚瘙癢、睡眠、食欲和血壓等癥狀有不同程度改善, 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命, 提高生活質量[3]。
預沖程序在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串聯治療過程中是關鍵環節, 但預沖環節處置不恰當可導致灌流器凝血, 影響療效, 甚至嚴重堵塞要, 導致中途治療停止并需更換灌流器,影響治療效果, 且浪費血液、增加經濟成本[4]。本觀察組采用了改良的預沖方法, 患者治療效果改善, 灌流器凝血情況顯著下降,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操作方法簡便, 適宜性強,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黎磊石,劉志紅.中國腎臟病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8:1628-1634.
[2] 鄧長虹,劉惠玲,盧婉嫻.不同預沖方法對血液灌流串聯血液透析灌流器凝血的臨床應用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3,11(16): 79-80.
[3] 黃家蓮,朱艷,郭澤慧,等.血液透析串聯血液灌流治療并發癥的護理干預.現代醫院, 2012,12(7):85-87.
[4] 唐春苑,馮婉娜,葉曉青,等.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的操作方法.中國醫藥指南, 2011,9(24):345-346.
2014-03-13]
529020 廣東省江門市人民醫院血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