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莉
預防新生兒核黃疸引起腦癱的治療新方法
黃小莉
目的 本文通過研究核黃疸引起腦癱的原因入手, 探討怎樣預防新生兒核黃疸引起腦癱的方法, 為臨床醫學提供依據。方法 14例新生兒作為實驗對象, 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采用統計學的方法對新生兒核黃疸引起腦癱的預防效果進行統計和對比。結果 使用本文闡述的預防新生兒核黃疸引起腦癱的兩種新方法(產前預防, 產后預防), 實驗組的預防效果明顯比對照組的預防效果好(實驗組未引起腦癱的占85.71%, 對照組未引起腦癱的占(71.40%)。結論 有效的產前和產后預防能避免新生兒核黃疸所引起的腦癱, 所以在孕婦的產前產后護理和產前產后檢查中, 注意預防和提醒產婦注意用藥對預防新生兒核黃疸引起的腦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核黃疸;新生兒;腦癱;預防
臨床上新生兒核黃疸和腦癱疾病并沒有直接性關系,并不是新生兒核黃疸就一定會引起腦癱, 但是, 如果新生兒較早的患上了黃疸并且沒有得到及時治療, 就有很大的幾率留下并發癥、后遺癥, 甚至腦癱疾病的出現[1]。本文就針對這一狀況, 通過兩個組的預防實驗, 從而得出預防新生兒核黃疸所引起的腦癱的最佳預防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對14例的孕婦進行跟蹤調查和預防治療, 她們都是足月順產, 自然生產, 嚴格遵照Shapiro標準, 都符合慢性型核黃疸癥狀。通過調查發現, 其中2例分別是在6個月和19個月大的時候在本院就診, 檢查結果是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G6PD), 這2例在新生兒期時有病理性黃疸病史。
1.2 治療方法 定期產檢, 避免發生早產難產現象, 做好防護措施, 生產之前絕對要避免濫用維生素K和磺胺等對孕婦有影響的藥品。通過拒絕使用氯霉素、新生霉素及磺胺異惡唑來預防感染是一種極佳的方法。防止核黃疸的發生的方法是密切觀察4~10 d的新生兒黃疸的發展狀況, 不間斷地檢測血膽紅素濃度。具體實施方法是每天將出生的嬰兒放在窗子等自然光線下觀察黃疸的發展狀況, 然后用手按壓手腳心、額頭和胸部1~2 s, 最后將手放開來觀察皮膚的黃染程度。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超過生理范圍的現象, 比如白眼珠發黃、眼淚發黃等, 應馬上就醫, 及時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上述臨床資料的病例進行預防和治療, 得出以下結果:核黃疸引發腦癱幾率分析, 實驗組是14.29%, 對照組是28.60%;發現經過預防治療的實驗組明顯比沒有使用上述預防治療方法的對照組的核黃疸引發腦癱的幾率要低一倍。
3.1 產前預防 醫生的醫囑很重要, 孕婦要在妊娠期間定期產檢。為避免早產難產, 孕婦要注意生活細節。臨產之前不隨便使用對嬰兒有害的藥物, 通過上述的幾點建議才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兒患核黃疸的幾率。
3.2 產后預防 產后的預防主要是針對新生兒的護理和監護, 由于新生兒體質弱等原因父母會要求對新生兒使用維生素K, 磺胺類、苯甲酸鈉等藥物, 但是注意這時的新生兒是不宜用這些藥物的, 新生兒預防感染的時候也不宜用氯霉素、新生霉素及磺胺異惡唑。對新生兒必須要密切觀察黃疸的進展, 隨時檢測血膽紅素濃度, 一旦發現白眼珠發黃、尿布染黃及眼淚發黃, 就已是超過生理范圍, 應立即就醫,及早進行治療, 避免引發腦癱的出現。
3.3 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光照療法, 是一種傳統的治療方法。它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 在治療手段上較成熟,使用方便, 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不良反應, 同時還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是臨床上治療核黃疸常用的一種方法。新生兒黃疸治療還有一種是新藥物治療方法, 這是一種以代號為(SnMP)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是用錫中卟啉治療。這種藥物被認證為用于臨床惟一的血紅素類似物, 用法是1次小劑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維持7~10 d左右,在這段期間應該注射SnMP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因為這時間正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最高峰期。應用這種治療方法5年后的新生兒, 沒有發現任何早期或晚期的不良反應。
有效的產前和產后預防能夠避免新生兒核黃疸所引起的腦癱, 所以在孕婦的產前產后護理和產前產后檢查中, 注意預防和提醒產婦注意用藥對預防新生兒核黃疸引起的腦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張冀萃,劉文全.中西醫結合治療不明原因黃疸1例.山西
512026 韶關市職業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