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妍妍
乳腺分泌型癌1例
時妍妍
目的 介紹并討論乳腺分泌型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鑒別診斷。方法 結合免疫組化分析1例乳腺分泌型癌。結果 癌細胞腺管樣或篩網狀排列浸潤生長于乳腺纖維組織間, 腺腔內見紅染的分泌物, 核染色深, 形態較一致, 偶見核分裂像。免疫組織化學標記ER、PR、CerbB-2、SMA、P63、Calponin、CK5/6均為陰性, S-100為陽性, Ki-67陽性約8% , P63陽性約2%。結論 乳腺分泌型癌是罕見的乳腺低度惡性腫瘤, 需與腺樣囊性癌、大汗腺癌、妊娠或哺乳期乳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及轉移性甲狀腺濾泡癌等鑒別。
乳腺分泌型癌 ;鑒別診斷
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種罕見的低度惡性乳腺癌, 組織來源至今不清楚, 具有獨特的組織結構和免疫表型, 根據腫瘤細胞內外有PAS陽性物質的特點將其定名為乳腺分泌型癌, 世界衛生組織于1981年將其列入乳腺癌分型[1], 本文通過1例乳腺分泌型癌分析其病理特點及鑒別診斷。
1.1 一般資料 女, 58歲, 因無誘因乳腺包塊1周入院。查體:左乳腺乳暈下可觸及直徑約1.5 cm腫物, 活動度較好。超聲提示:左乳腺低回聲結節。
1.2 方法 標本經4%甲醛液固定, 石蠟包埋切片, HE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采用SP法, 單克隆抗體及試劑購于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2.1 病理檢查
2.1.1 大體檢查 乳腺切除標本約20 cm×17 cm×3 cm,切面見1.5 cm×1 cm×0.7 cm腫物, 灰白色, 質略脆,腋窩處見0.2~0.5 cm淋巴結13個。
2.1.2 鏡下所見 癌細胞腺管樣或篩網狀排列浸潤生長于乳腺纖維組織間, 部分腺腔內見紅染的分泌物, 核染色深,圓形或橢圓形, 形態較一致, 偶見核分裂像, 周圍乳腺組織見部分乳腺導管擴張, 導管上皮乳頭狀增生, 可見纖維血管軸芯。
2.2 免疫組化 ER、PR、CerbB-2、SMA、P63、Calponin、CK5/6均為陰性, Ki-67陽性約8% , P63陽性約2%, S-100為陽性。病理診斷:左乳腺分泌型癌, 腋窩淋巴結未見癌組織轉移。
乳腺分泌型癌是乳腺癌的一種特殊類型, 約占乳腺癌的15%, 其主要病理特點是在腫瘤細胞胞質和腺腔樣結構中出現糖原染色(PAS)陽性物質, 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主要見于女性患者, 可單發也可多發, 可發生于乳腺任何部位,以乳頭及乳暈下多見, 由于腫瘤境界清楚, 活動度較好,易誤診為良性腫瘤。Akhtar等將其分為微囊性、導管樣及實性3種結構, 病變由3種形態不同比例組成。與其他類型乳腺癌不同的是, 除了上皮標記陽性外, S-100彌漫強陽性, 其意義不明確, 不排除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例乳腺分泌型癌需與以下疾病鑒別:①腺樣囊性癌:有腺上皮和肌上皮兩種細胞, 可見豐富的嗜酸性基膜樣物,常有鱗狀化生, CK、SMA陽性, ER、PR通常陰性。②大汗腺癌:其胞質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豐富的嗜酸性顆粒狀, 另一種是泡沫狀或空泡狀, 無細胞內外PAS染色陽性的分泌物, GCDFP-15陽性, 異型性更明顯。③妊娠或哺乳期乳腺:存在乳腺小葉結構, 有分泌型腺泡結構, 有肌上皮及基底膜, SMA及P63陽性。④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瘤細胞乳頭狀增生, 可見纖維血管軸芯, 細胞內外無PAS染色陽性的分泌物, 肌上皮存在。⑤轉移性甲狀腺濾泡癌:當乳腺中存在甲狀腺濾泡樣結構要考慮乳腺分泌型癌的可能, 轉移性甲狀腺濾泡癌TG、TTF-1陽性, 而PAS及S-100陰性。
乳腺分泌型癌預后較一般乳腺癌好, 但是臨床上至今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法, 是否行乳腺根治術及放化療仍存在爭議。有報道兒童患者均做局部切除, 術后無轉移, 五年生存率達100%。本例患者行乳腺改良根治術, 目前正接受化療。
111000 遼陽市中心醫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