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霞
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的護理
林凡霞
目的 探討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的護理配合及注意事項。方法 經鼻進行超細電子胃鏡檢查前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評估、檢查中熟練配合、檢查后健康宣教。結果 對6577例患者進行檢查,成功率99.6%, 效果良好。結論 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具有安全、耐受性好的優點, 可以提高患者對檢查的順應性。
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護理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 胃鏡檢查逐漸成為一種普及的體檢手段, 但由于胃鏡檢查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適,使患者產生對胃鏡檢查的恐懼而拒絕檢查 。而使用經鼻超細電子胃鏡通過鼻腔進入, 避開了對舌根的刺激, 很大程度減輕了經口插管對患者造成的咽喉不適、咳嗽、惡心、嘔吐等痛苦感, 經鼻超細電子胃鏡尤其在小兒患者及年老體弱者較常規胃鏡有明顯優勢, 是近幾年來國內開展的新技術。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 開展了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共6577例, 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6577例患者, 其中男4375例, 占66.5%, 女2202例, 占33.5%, 年齡10~89歲, 其中60歲以下4227例, 占64.3%, 60~80歲2090例,占31.8%, 80歲以上260例, 占3.9%。臨床診斷胃炎5230例,胃潰瘍580例, 食道炎325例, 十二指腸潰285例, 胃癌術后65例, 食管癌術后32例, 食管賁門癌28例, 胃癌32例。
1.2 器械 PENTAX EG-1690K型前視式單彎角旋鈕高清晰經鼻超細電子胃鏡, 鏡身全長1420 mm, 有效工作長度1100 mm,插入管外徑4.9 mm, 鉗道內徑2.0 mm, 注氣、注水、吸引與活檢道共用。操作部上端前面由上向下由拷貝控制開關、動靜態圖像畫中畫控制開關、吸引控制按鈕、注水注氣控制按鈕、操作部右側為單個彎角調節鈕。
1.3 方法 檢查前患者常規禁食12 h, 禁飲6 h, 常規心電圖檢查, 有嚴重鼻中隔彎曲、鼻息肉、嚴重鼻炎、經常鼻衄等疾病的患者盡量避免。
1.3.1 麻醉 采用涂有2%利多卡因膠漿棉簽經鼻插入5 cm左右, 輕輕旋轉棉簽, 使鼻黏膜充分接觸, 約5 min, 同時口服利多卡因膠漿10 ml,麻醉咽喉部。
1.3.2 體位 一般采取左側臥位, 年老體弱者可采取坐位。
1.3.3 進鏡 經一側鼻腔進鏡盡量選擇中鼻道進鏡, 到后鼻道咽喉部選擇一側梨狀窩適當調節旋鈕使鏡端略彎并順或逆時針旋轉輕滑送入食管內。進入食管腔后適當注氣隨即進入胃內, 再經幽門口進入十二指腸, 退鏡仔細觀察胃腔并反轉觀察賁門胃底各個部位, 必要時用活檢鉗取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
本組6577例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 平均操作時間為7.5 min左右, 6552例患者順利經鼻完成檢查, 成功率99.6%, 25例經口檢查, 其中15例因鼻腔狹小, 鼻甲肥大,不能經鼻操作,10例因害怕經鼻改由經口檢查。檢查后僅有7例患者鼻腔輕度出血, 經給予壓迫止血及滴入呋麻滴鼻液按壓后, 均在數分鐘止血。自覺鼻腔疼痛428例, 一般在檢查后即很快緩解, 其他患者無明顯不適感。據調查行過普通胃鏡檢查的1527例患者反映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檢查后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較普通胃鏡檢查明顯減輕, 緊張恐懼感也減輕, 患者也易于接受, 不再對行胃鏡檢查產生抗拒了。
使用胃鏡診斷和治療是消化內科重要的診療手段之一,已經成為消化系統疾病診斷的常規方法[1], 近年來使用的經鼻超細電子胃鏡這一新的檢查方法, 逐漸取代了過去普通纖維胃鏡檢查, 普通纖維胃鏡不但鏡身粗而且硬, 使患者從感官上產生恐懼心理, 還經口插入, 患者檢查時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嚴重, 而且檢查后還易出現出血、咽喉部疼痛, 使患者對胃鏡檢查產生強烈恐懼, 甚至產生再也不想做胃鏡檢查的想法。而經鼻超細電子胃鏡鏡身直徑僅有4.9 mm,較普通胃鏡既纖細又柔軟, 從感官上就能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 由于不接觸舌根部, 無明顯惡心不適, 而且在檢查過程中患者可直接與醫生對話, 可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況, 使檢查過程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
3.1 檢查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雖然經鼻超細電子胃鏡既纖細又柔軟,但對從未做過此項檢查的患者還是有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因此作為護士要對患者及家屬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 告知患者如不做檢查有可能延誤病情影響治療, 并向患者詳細講解檢查的目的, 操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檢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適, 詳細講解經鼻超細電子胃鏡的優點及檢查過程中及如何配合[2], 并將超細電子胃鏡與普通胃鏡作比較, 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同時營造良好的檢查環境, 比如在檢查過程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 或向患者講解一些疾病的知識,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消除患者在檢查中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 , 使患者檢查過程順利進行。
3.1.2 患者準備 首先要詳細了解患者以往病史, 詢問鼻腔有無基礎疾病, 有無嚴重鼻中隔彎曲、鼻息肉、嚴重鼻炎、經常鼻衄等疾病, 有無手術史、出血史, 是否有感冒、鼻塞等不適。詢問患者有無高血壓、心臟病、麻醉藥過敏等,心電圖檢查。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 如惡心、嘔吐、出血等, 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寫知情同意書后方可進行檢查。
3.1.3 檢查前麻醉 先進行鼻腔及咽喉部位麻醉, 將患者臥于躺椅上或坐位, 仰頭接受鼻腔麻醉, 方法是采用涂有2%利多卡因膠漿棉簽經鼻插入5 cm左右, 輕輕旋轉棉簽,使鼻黏膜充分接觸, 約5 min, 呋麻滴鼻液2~3滴經鼻滴入,并用拇指按壓患者鼻翼, 使鼻黏膜充分吸收, 同時口服利多卡因膠漿10 ml,麻醉咽喉部。進鏡前應檢查螺旋鈕是否靈活, 注水、注氣是否通暢, 插鏡前充分潤滑鏡身。
3.2 檢查中護理
3.2.1 患者取左側臥位, 在患者枕下放一治療彎盤(一次性), 并緊貼下頜部, 防止檢查時口水流出污染檢查床及患者衣服, 檢查前解開患者衣領扣, 放松褲帶, 囑患者頭微低, 并保持頭與肩同高, 以方便進鏡。醫生進鏡時動作要輕柔、熟練, 特別是通過咽喉部時速度要快, 以減少患者的不適反應。退鏡時醫生要耐心仔細的觀察胃及食道每一個部位, 如發現病變, 可向患者做初步解釋, 征得患者同意,局部取組織作病理檢查。退鏡時動作也要輕柔, 以免損傷黏膜引起出血。
3.2.2 在檢查過程中護士應位于患者頭側或醫生旁, 注意保持患者頭部位置不動。并嚴密觀察患者意識及心電監護中血氧飽和度、心率的變化, 指導患者用口腔呼吸, 防止憋氣, 若有口水讓其從口角自然流出, 勿吞咽[3]。尤其注意保護年老體弱患者, 防止墜床, 必要時上好床欄。如發現檢查中有意外, 應及時通知醫生拔鏡, 并及時組織搶救。
3.3 檢查后護理
3.3.1 囑患者檢查后不要立即吞咽唾液, 要及時吐出, 以免吞咽引起嗆咳, 直至口腔無麻木感。檢查后若有鼻黏膜損傷引起出血, 囑患者不要緊張, 可壓迫鼻腔3 min左右,即可止血。鼻腔輕度疼痛一般在檢查結束后即緩解, 無需特殊處理, 有報道還可采用冷敷的方法[4]。檢查后短時間內, 因麻藥刺激, 有的患者易引起咳嗽, 囑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出血。若出現聲音嘶啞, 告訴患者不必緊張,短時間內會好轉, 可用淡鹽水含漱或用咽喉片含服。
3.3.2 檢查后飲食指導, 若檢查時取病理者, 囑其于檢查后2 h進溫涼流質飲食, 不易進熱的、粗纖維食物, 以免引起出血, 2~3 d后可進普通飲食, 未取活檢的, 待檢查后30 min口腔無麻木感, 即可進食溫涼半流質飲食。
經鼻超細電子胃鏡因其鏡身比普通胃鏡纖細、柔軟,且經鼻插入, 鏡身不接觸舌根部, 減輕了對患者咽喉部的刺激, 有效的減輕了患者檢查時的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而且其纖細的外徑減輕了患者檢查前的緊張、恐懼心理,使患者易于接受[5]。目前這項檢查技術在國內正逐步開展,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作為護理人員, 只要嚴格掌握此項內鏡檢查的適應證及禁忌證, 熟練掌握檢查前的準備工作,檢查過程中及檢查后的注意事項, 并耐心細致的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 使患者放松, 指導好患者檢查過程中按檢查者要求配合, 檢查過程就會輕松順利的完成。
[1] 龍子義,項立,楊兵,等.無痛胃鏡檢查及其護理.護理研究, 2005, 19(6):984-985.
[2] 張艷.經鼻胃鏡檢查2830例護理體會.中國臨床研究, 2010, 23(6):534.
[3] 王蓓, 吳碎英, 吳明, 等.上消化道超聲內鏡檢查的護理配合.護理與康復, 2007, 6(2):103.
[4] 江萌,鄭軼凡,劉葦婧.120例經鼻胃鏡檢查的護理體會.贛
132001 吉林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