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中娜
無創呼吸機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并呼吸衰竭護理體會
竇中娜
目的 探討系統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療效。方法 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措施, 觀察組給予系統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治療后療效。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護理質量達標率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PaO2、PaCO2、pH值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加強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和依從性, 減少并發癥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常合并呼吸衰竭, 嚴重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 目前, 臨床常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AECOPD并呼吸衰竭, 以改善患者通氣, 糾正機體的缺氧狀況[1]。近年來, 為提高患者的療效, 本院采用系統的護理措施對無創呼吸機救治AECOPD并呼吸衰竭進行干預,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RICU收治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2例, 女30例, 年齡61~74歲,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2]。治療方法均經患者知情同意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資料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吸氧等常規內科對癥及支持治療, 并輔助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對照組治療中施以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采用系統的護理干預方法。觀察兩組治療后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達標率、住院時間及動脈血PaO2、PaCO2、pH值等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護理質量達標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且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2.2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氣分析指標PaO2、PaCO2、pH值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改善, 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觀察組三項指標的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滿意度護理質量達標率住院時間對照組3627(75.00)28(77.78)27.03±3.52觀察組3636(100.00)a34(94.44)a20.47±3.06a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例數時間PaO2(mm Hg)PaCO2(mm Hg)pH值對照組36治療前43.15±5.2676.51±13.187.20±0.18治療后61.34±11.13a70.36±11.82a7.26±0.12a觀察組36治療前42.82±6.0475.38±12.267.21±0.16治療后73.54±10.63ab61.06±9.47ab7.32±0.19ab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發生胃脹氣11例和1例, 發生皮膚損傷分別為15例和2例, 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進行性加重的慢性疾病, AECOPD是引起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研究表明[3], 無創通氣可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療效。目前, 無創呼吸機因其具有易操作、攜帶方便等優勢深受臨床醫師及患者的青睞, 但由于AECOPD并呼吸衰竭多發于老年人群, 患者往往缺乏自控能力, 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 因而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醫護人員應積極及時與患者溝通, 以促進其早日康復。
針對此類患者, 作者認為應采取系統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 以提高患者的療效:①加強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為其提供良好、溫馨的環境, 并及時與患者交流和溝通,因患者對呼吸機缺乏認識, 初次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時常有一定的恐懼感, 因此在整個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應積極向患者解釋使用呼吸機的目的、可能產生的不適癥狀及配合要領, 消除其焦慮及緊張心理, 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②治療前護理 上機前應選擇患者感覺良好的最小面罩和鼻罩, 仔細檢查連接管, 以防漏氣, 調整呼吸機參數, 輔助通氣壓力應從低水平開始, 而后逐漸增加, 使患者逐漸適應和耐受;③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 治療過程中應嚴格監測患者的呼吸幅度、呼吸肌運動、呼吸頻率、生命體征及血氣分析等指標, 如肺哮鳴音消失、呼吸減慢、發紺減輕, 提示治療有效。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口唇、面色及指趾發紺和缺氧情況, 及時調節氧濃度;④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患者應經常更換體位, 若有黏液性痰, 應進行霧化吸入, 此外, 每日做好呼吸機的消毒, 避免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系統的護理方法治療患者后護理質量達標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且住院時間顯著縮短;血氣指標PaO2、PaCO2、pH值均有明顯改善,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并且觀察組胃脹氣、皮膚損傷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采用系統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無創呼吸機救治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療效。
綜上所述, 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無創呼吸機治療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 并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值得臨床推廣。
[1] 王芳, 姜超美.無創呼吸機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早期吸衰竭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9):30-31.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內科雜志, 2007,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院R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