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燕
靜脈留置針(vein detained needle)臨床上又稱之為套管針, 其相較于普通的針刺治療具有明顯的柔韌性, 同時不必反復插刺, 另外在注射過程中可減少對周圍血管壁的壓迫等優點[1], 因此近年來在兒童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可減少普通針刺治療給患兒帶來的疼痛感, 但當前靜脈留置針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隱患性[2]。現回顧性分析本科使用靜脈留置針治療238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探討其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 并對靜脈留置針的護理作出總結, 現將臨床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科共使用靜脈留置針治療2380例患兒, 其中男1423例, 女957例;按不同年齡段來分, 1個月內新生兒27例, 1個月~1周歲823例,1~3周歲1530例;患兒治療前病情分布為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8例, 先天性臍膨出2例,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2例, 先天性食管閉鎖3例,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3例, 新生兒胃腸道穿孔9例, 血管瘤8例, 淋巴管瘤20例, 美克爾憩室8例, 腸套疊60例, 直腸、結腸息肉12例, 急性闌尾炎185例,腸梗阻12例, 鞘膜積液330例, 隱匿陰莖112例, 腹股溝疝1606例。
1.2 方法 ①觀察患兒的血管條件, 選擇合適的穿刺血管;②要求父母或另一名護理人員固定好患兒, 對準備穿插的部位行皮膚消毒;③用0.5%的碘伏對準備注射的皮膚部位進行消毒(一般為2~3次);④左手小心繃緊穿刺血管周圍的皮膚, 右手持針從血管上方皮膚開始進針, 進針后在皮下滑行3 mm左右, 將穿刺針壓低一定角度刺人血管;⑤看到管內有回血后, 將留置針向前平行3 mm左右, 之后退出少許針芯, 將留置針的軟外套管沿血管慢慢送入直至其完全進入血管;⑥看到生理鹽水明顯通暢同時穿刺部位沒有腫脹即立即拔出針芯;⑦3個敷貼固定留置針, 常規膠帶將Y形管固定。
穿刺成功患兒靜脈留置針時間為2~5 d, 平均留置(3.6±1.2)d, 2380例患兒中, 穿刺成功2316例, 成功率97.31%, 護理過程中有11例患兒發生穿刺周圍皮膚感染, 其余患者均沒有全身感染及其他并發癥出現。
對患兒悉心的護理, 是靜脈留置針成功的關鍵, 作者總結分析, 認為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護理, 應從穿刺前和穿刺后兩方面來護理。
3.1.1 心理護理 靜脈留置針應用于臨床時間較短, 所以治療時有部分家長會出現恐懼心理, 怕給小孩帶來副作用及其他不必要的傷害, 所以在穿刺前首先要消除家長的恐懼心理, 對患兒家長做好耐心的解釋, 使家屬能夠正確的認識靜脈留置針, 整個穿刺過程一定要在家屬的積極配合下進行。
3.1.2 無菌護理 穿刺部位的消毒, 對預防治療過程中出現感染起著關鍵的作用, 因此每次使用穿刺針前, 要對皮膚進行嚴格的消毒, 一般消毒2~3遍, 消毒的范圍為7 cm×7 cm左右, 另外在穿刺成功后要立刻貼無菌敷貼, 以形成一個較為密閉的無菌空間。
3.2.1 穿刺部位護理 靜脈留置管期間, 密切監控穿刺部位的表現, 著重觀察患兒是否有滲血、是否有滲液、及是否有腫脹及局部炎性等。如果患兒穿刺部位出現了上述癥狀,即立即拔管, 并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護理。
3.2.2 置管期間護理 在留置針置管期間, 除了觀察穿刺部位外, 同時要密切監控患兒的生命體征, 另外繼續做好消毒工作, 對穿刺部位周圍的皮膚每日用消毒液消毒1次, 對連續輸液的患兒, 每日更換輸液器1次。
3.2.3 貼膜護理 在留置針置管期間, 對于貼膜開膜, 導管移位的患兒, 在發現后立即更換敷料, 調整導管的位置并再次局部消毒, 重新固定留置針。
靜脈留置針自從應用于臨床以來, 由于其使用方便、對血管損傷小, 可減輕醫護人員的護理負擔等優點, 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兒科疾病的治療[3], 但不可否認, 靜脈留置針使用不當也會帶來一定的感染及其它并發癥, 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具有嫻熟的操作技巧并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才可以預防感染的發生, 有效提高患兒的康復率[4]。
[1]占寶琴.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 (z2):136.
[2]陳麗琴.關于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3):237-238.
[3]趙小佳.關于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的臨床應用.醫學信息,2013, 26(16):385.
[4]楊萍萍.關于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的臨床應用.醫學信息,2013, 26(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