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美珠 陳祥鶯
靜脈留置針在門診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體會
尤美珠 陳祥鶯
靜脈留置針操作用于臨床護理操作以來以操作簡單、方便留置的肢體活動、可減少反復靜脈穿刺、不易腫脹等優點,深受護患雙方的歡迎, 所以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各個科室被普及應用。而在門診兒科應用小兒靜脈留置針, 患兒需帶管離院, 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 為確保靜脈留置安全, 本科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安全措施, 保證了帶留置針回家患兒的安全性。現總結如下。
1.1 接頭脫落 留置針的接頭為螺旋式的, 易于旋開。
1.2 膠布過敏 小兒的皮膚較為嬌嫩, 膠布固定時間較長, 容易引發局部皮膚發紅發癢等不適癥狀。
1.3 導管彎曲受壓 小兒通常好動, 過度的活動穿刺部位, 留置于血管內的導管隨著關節的扭動, 造成管徑折疊受壓, 不通暢。
1.4 導管堵塞 靜脈輸液后封管沖洗不徹底或者穿刺肢體不當活動導致血液回流出導管等因素都可以造成堵塞。
1.5 靜脈炎 與穿刺部位、無菌技術、留置時間、藥液性質和量等因素有關, 另外機體抵抗力低下也是發生靜脈炎的重要原因。
2.1 護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 邀請美國BD公司醫療代表理論授課和操作演示, 護理人員分組練習, 一對一指導, 并逐一考核, 務求人人過關, 以保證順利開展工作。
2.2 操作前準備充分 做好患兒的心理護理, 告知患兒及家長靜脈留置針的好處及必要性, 取得家長的配合, 以便于置管操作。
2.3 操作動作盡量輕柔, 減少患兒的緊張恐懼感。
2.4 置管后護理
2.4.1 置管后固定技術 用3M膠布以穿刺點為中心平整粘貼, 透明膠上緣至針翼上方2 cm處, 后經肝素帽下方用抗過敏膠布固定兩側針翼, 再用抗過敏膠布固定肝素帽的前2/3處。這種固定方法可使套管針牢固, 不易松動。封管的目的是為了保持一條暢通的靜脈輸液通路, 將殘留的刺激性藥物沖入血液, 避免刺激血管。
2.4.2 輸液時加強巡視, 及時處理輸液外滲情況, 安撫患兒情緒, 使其配合治療。
2.4.3 封管技術 正確的封管方法, 可延長套管針的留置時間。輸完最后一組液體后要注意封管方法, 本科采用在輸液的頭皮針頭直接連接已抽吸好2~3 ml的肝素鈉稀釋液的注射器, 左手固定打針部位及肝素冒,右手在推夠0.5 ml(相當于殘留針管內的液體)肝素液后一邊繼續推肝素鈉一邊輕轉針頭一邊退針, 直至只有針頭斜面留在肝素冒內時,稍微加大推注壓力并快速拔針。這一措施經過臨床觀察發生管套內堵塞的幾率大為減少。
2.5 預防靜脈炎
2.5.1 嚴格無菌操作規程, 規范化洗手, 皮膚消毒面積要超過敷料覆蓋面積, 防止局部皮膚表面細菌逆行侵入血管,消毒面積一定要大于敷貼的面積[1]。
2.5.2 在穿刺過程中, 消毒時本科采用酒精消毒, 易于干燥, 可以避免化學刺激。
2.5.3 減少不必要的膠布粘貼, 使其局部舒適, 膠布整潔美觀, 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 避免留置針接觸水,每2天更換敷貼1次。
2.5.4 加強營養, 增加患兒抗炎能力。
2.5.5 穿刺時選擇靜脈盡量避開關節部位, 便于留置。
2.5.6 出現針眼發紅、腫脹、硬結, 應立即拔出留置針頭,重新更換注射部位。局部用生馬鈴薯薄片外敷, 抬高肢體或頭部, 促進局部吸收。必要做好記錄或者報告經管醫生。
保證門診小兒靜脈留置針留置安全是護理工作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安全使用留置針的責任意識, 在穿刺操作和護理過程中要重視每一個細節,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 有效的固定、認真的臨床觀察及正確的封管是防止發生小兒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主要措施。穿刺前向患兒及家長做好宣教,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長介紹留置針的相關知識, 取得信任合作, 讓家長合理保護, 注意看護, 防止患兒不慎拔出留置針, 避免碰撞。在使用留置針期間加強巡視, 引開患兒注意力, 睡覺時不要壓迫針頭, 必要時約束雙手, 防止抓脫。讓家長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并協助護士密切觀察, 以便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
[1] 楊蔚, 王海燕, 阿華.循證護理在預防留置針靜脈炎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6, 25(12):989-991.
2014-05-12]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