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書豪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主要由特異性染色體易位所致[1]。目前, 三氧化二砷是治療該病的主要藥物。應用砷劑誘導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具有較好的緩解率, 能夠有效改善早期出凝血功能, 減少早期病死的可能性[2]。待完全緩解后, 給予合理鞏固維持治療, 能夠降低復發率。本院采用三氧化二砷聯合化療的方法對APL患者進行了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現作如下具體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7月~2008年7月入住本院進行治療的42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為初診。本組患者中, 男25例, 女17例;年齡15~60歲, 平均年齡(38.5±2.3)歲。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其中5例貧血、發熱。對全部患者進行骨髓細胞學檢查, 顯示增生明顯或非?;钴S, 異常早幼粒細胞約占86%~92%。血常規檢查:WBC計數(0.5~32.8)×109/L, 30例<10×109/L;血紅蛋白50~120 g/L, 30例<60 g/L;血小板計數(108~130)×109/L, 15例30×109/L。骨髓細胞免疫分型表達CD13、CD33、CD117呈強陽性。全部患者均檢測出染色體易位及整合基因分型(PML-RARa)融合基因陽性。
1.2 誘導治療 全部患者初治均行三氧化二砷誘導治療。取10 mg三氧化二砷加入5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 靜脈滴注至少2 h, 1次/d, 連續治療28 d為1療程。若凝血功能檢查未出現異常, 不需使用低分子肝素。成分輸血輸注濃縮血小板、紅細胞懸液, 保持血紅蛋白在60 g/L以上、血小板計數在20×109/L, 并輸注新鮮冰凍血漿, 保證血纖維蛋白原含量在1.0 g/L以上。在此基礎上, 對其進行對癥治療。誘導期間, 若患者白細胞計數超過(含10.0×109/L)10.0×109/L,應每天加入40 mg的柔紅霉素進行靜脈滴注, 保持白細胞計數低于10.0×109/L。
1.3 鞏固治療 完全緩解后, 及時應用柔紅霉素聯合阿糖胞苷(DA方案)或米托蒽醌聯合阿糖胞苷(MA方案)鞏固1療程。DA方案:取45 mg的柔紅霉素靜脈注射1~3 d, 取100 mg阿糖胞苷進行靜脈滴注, 每隔12 h 1次, 滴注1~7 d。MA方案:取8 mg米托蒽醌靜脈滴注1~3 d, 并取100 mg阿糖胞苷進行靜脈滴注, 滴注方法及時間與DA方案相同。進行化療時, 要注意止吐、保護臟器功能。之后, 三氧化二砷和化療交替進行, 3個月1次, 治療時間為3年。
1.4 維持治療 給予甲氨蝶呤片口服維持治療, 15 mg/次,1次/周;同時給予巰嘌呤藥片口服治療, 50 mg/次, 5 d/周,持續服用1年。若出現復發的情況, 應使用原方案誘導, 待緩解后再給予鞏固維持治療。
1.5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的預防 患者完全緩解后,給予10 mg/次甲氨蝶呤、5 mg地塞米松及50 mg阿糖胞苷鞘內注射, 2~3 d注射1次, 連續注射4~6次。
1.6 微小殘留病灶的檢測 鞏固治療2個療程后, 應及時復查染色體及PML-RARa融合基因, 且堅持隔3個月復查1次, 直到維持治療結束為止。
1.7 評價指標 對全部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16~60個月。
42例患者中, 39例達到完全緩解, 3例分別在誘導治療第5天、第12天、第15天由于顱內出血死亡。30例患者中有3例未能堅持鞏固引起復發, 三氧化二砷再次誘導后緩解。至隨訪截止時, 30例患者均處于緩解狀態, 生存時間為16~130個月。30例患者中, 3個月復查PML-RARa融合基因顯示陰性, 復發的3例患者中, 一度轉為陽性, 但誘導緩解后轉為陰性。
APL是較特殊的一種白血病, 其主要特征是染色體易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3]。該基因又與蛋白融合, 引起APL細胞增殖及分化受阻。三氧化二砷是砒石的重要成分,利用三氧化二砷能夠有效加快APL細胞的死亡, 且對細胞具有較強的誘導、分化作用, 故能起到治療APL的作用。
三氧化二砷對APL細胞有劑量依賴的雙重作用[4]。濃度較高時, 它能誘導細胞凋亡;濃度較低時, 它能誘導部分細胞分化。蒽環類抗癌藥是特異性藥物, 對核酸合成及有絲分裂具有抑制作用, 并利用自身的細胞毒性將腫瘤細胞殺死,最大限度地抑制白血病克?。?]。三氧化二砷與化療交替治療APL, 能夠有效抑制或殺傷腫瘤細胞, 從而達到抗腫瘤的效果。本組42例患者, 在給予三氧化二砷誘導緩解后, 堅持采用砷劑和化療交替治療的方式, 維持了3年, 并給予甲氨蝶呤、巰嘌呤口服維持治療, 既避免了砷劑的蓄積, 又能預防長期用藥導致的耐藥, 使化療次數大及反復化療引起的副作用顯著減少, 有效促進了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 且復發率較低。
綜上所述, 三氧化二砷聯合化療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能夠達到較高的緩解率, 且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且復發率低, 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徐雙年, 陳潔平, 劉建平, 等.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療效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中西醫結合學報,2009, 7(09):801-808.
[2]鄭瓊波.ATRA聯合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20):73-74.
[3]祝洪明, 李軍民.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進展.藥學與臨床研究, 2012, 20(04):277-284.
[4]伍艷萍, 劉銳棠, 余莉.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心臟毒性的臨床分析.海南醫學, 2010, 21(10):13-15.
[5]李斌, 梁惠如, 梁玉環.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