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新 林艷 曹國琳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生活質量觀察1例
李玉新 林艷 曹國琳
目的 觀察中西聯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患者聯合甲氨喋呤加來氟米特、尼美舒利、中藥治療, 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血沉、類風濕因子及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后臨床療效明顯,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聯合治療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且使用安全,不良反應少。
類風濕關節炎;甲氨喋呤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以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 特征是手、足小關節、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嚴重時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作者觀察中西聯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1例,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來自吉林醫藥學院附屬四六五醫院,女, 46歲, 入院時, 雙手指關節、掌關節腫痛, 腕關節腫痛并有結節, 雙肩疼痛雙臂不能抬起, 雙足拇指腫痛, 雙膝有積液。類風濕因子400 IU/ml, 血沉80 mm/h, C反應蛋白陽性,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正常。
1.2 診斷標準 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尼美舒利片(100 mg/片)2次/d, 2片/次(批號:130203, 天津藥物研究所藥業), 24周后, 1次/d, 半片/次, 28周后停用。甲氨喋呤(2.5 mg/片)1次/周, 4片/次(批號:036130704, 上海信宜藥廠), 來氟米特片(10 mg/片)1次/d, 2片/次(批號:130506, 蘇州長征-欣凱制藥)。第4周開始加用中藥治療, 組成:黨參20 g, 桑枝20 g, 羌活20 g, 白芍10 g, 當歸30 g, 茯苓15 g, 白術10 g, 炙甘草30 g, 太子參20 g,制首烏30 g, 熟地30 g, 穿山龍20 g, 川芎20 g, 紅花20 g, 陳皮20 g, 威靈仙20 g, 麥冬20 g, 枸杞20 g, 黃芪30 g, 1劑/d, 水煎服, 分2次服用。在第1次治療及在此后4、8、16、24、28周時進行隨訪。
1.4 療效觀察及評定標準
1.4.1 臨床療效 評價指標包括: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疼痛VAS 評分、醫生對病情總體狀態VAS評分、患者對病情總體狀況評分。
1.4.2 觀察項目及檢測方法 類風濕因子、血沉檢測;類風濕因子采用免疫比濁法, 血沉采用魏氏法。
1.4.3 療效評定標準[2]采用美國風濕病學制定的標準ACR20, ACR50, ACR70, ACR定義為壓痛和腫脹關節數(28個), 有20%的改善及患者疼痛VAS評分、患者VAD評分、醫生VAS評分、健康評估問卷及急性期反應物。這5項指標中至少有3項改善20%, ACR50和ACR70則分別是指上述指標改善50%和70%。
1.4.4 不良反應 觀察患者服藥后的不良反應及檢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結果 患者治療前后血沉、類風濕因子比較見表1,治療后指標有明顯改善。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血沉、類風濕因子比較
2.2 臨床療效 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明顯,治療不同時段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疼痛VAS評分、醫生VAS評分、患者VAS評分、HAQ評分與治療前比較顯著改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有胃腸道不良反應, 表現為惡心、納差等,但癥狀較輕, 不影響治療, 未做處理。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滑膜炎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風濕免疫病之一, 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但臨床上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仍然是風濕病學方面研究的難點, 使全世界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尚無特效的藥物和方法, 大多停留在消除炎癥及延緩病情進展的治療上, 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根據中醫學久痹多虛、久痹多瘀、久病入絡的理論, 同時中醫學認為痹癥與瘀血有關, 風、寒、濕、熱之邪內犯人體均可造成血經脈運行不暢而成瘀血, 加之痹癥日久, 五臟氣機紊亂,升降無序則氣血逆亂亦成瘀血, 瘀血既是其病理過程中的產物亦是病理環節。脾虛癥是一種機體的疾病反應狀態, 這種狀態是以胃腸系統的吸收、消化、運動和營養代謝等功能低下和紊亂為特征的臨床表現, “脾胃內傷百病乃生”, “脾胃是后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3]。當歸、熟地、制首烏、白芍、枸杞養血滋陰、補精益髓、補血活血、滋補肝腎, 川芎、紅花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黨參、黃芪、太子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托毒生肌、利水消腫, 桑枝、羌活、穿山龍、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 黃芪與甘草、茯苓配伍消食, 還可健脾安神。中藥調理增強患者的脾胃功能, 患者的體力、活動能力、生活能力、社會綜合能力明顯增加, 同時降低甲氨喋呤和來氟米特帶來的不良反應。患者由開始懼怕疾病到后來對戰勝疾病充滿信心, 發生了質的改變。臨床癥狀、各個類風濕檢查指標明顯改善, 生理心理整體得到康復, 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患者依從性好, 同時適度的鍛煉, 增加了機體免疫力, 值得進一步推廣。
[1] 吳東海.臨床風濕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35-238.
[2] 栗占國, 張奉春, 鮑春德.類風濕關節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278-280.
[3] 危北海, 周滔.中西醫結合脾胃證本質研究與營養支持療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1):7.
2014-06-13]
132013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465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