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護理干預對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痙攣痛的影響效果
張燕
目的 觀察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痙攣痛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行人工流產術的129例孕婦, 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6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66例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 子宮痙攣疼痛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對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痙攣痛具有積極影響作用, 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預后效果較佳,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護理干預;人工流產;子宮痙攣痛;效果
人工流產術是婦科常見終止妊娠手術, 主要利用負壓吸引機理吸出孕婦體內胚胎組織, 其屬于侵入式手術, 容易給患者帶來多種負面影響, 進而導致手術依從性低, 術后子宮痙攣疼痛程度嚴重[1]。本文主要對66例人工流產術后應護理干預的子宮痙攣疼痛效果進行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縣級醫院行人工流產術的129例孕婦, 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66例研究組患者, 年齡20~35歲, 平均年齡(26.27±4.38)歲, 孕周6~7周, 平均孕周(6.57±1.37)周;63例對照組患者, 年齡22~36歲, 平均年齡(25.79±4.43)歲, 孕周6~8周, 平均孕周(6.39±1.06)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住院指導、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常規基礎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對應護理干預:首先給患者提供舒適干凈的住院環境, 針對術后心理陰影嚴重者在溝通了解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 排解患者心里偏激想法;囑咐患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安排適當娛樂活動, 幫助患者增強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同時針對部分特殊患者給予適量阿托品、利多卡因等鎮痛藥物干預, 盡可能幫助患者減輕術后子宮痙攣疼痛程度。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均參照WHO疼痛分級標準主要分為:無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由子宮痙攣疼痛引起的不良反應情況[2]。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 護理結果顯示, 研究組子宮痙攣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痛疼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研究組疼痛不良反應即排便不適、惡心、嘔吐合計5例占7.57%, 對照組疼痛不良反應合計13例占20.63%,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孕婦在行人工流產前, 很容易導致精神高度緊張、恐懼、不安、抵觸等不良應激反應, 因而導致術中患者較難積極準確的配合治療, 不利于手術順利進行, 同時患者手術結果的憂慮, 消極的術后生活態度抑郁、焦慮情緒, 進一步增加術后子宮痙攣痛。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是提高人工流產術臨床療效及減輕術后疼痛的重要方案, 其干預效果已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認可。
本研究對129例人工流產患者采用兩種護理方案, 主要針對66例護理干預患者的術后疼痛效果進行分析, 得出護理干預對術后子宮痙攣疼痛具有明顯減輕效果。人工流產術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正確的心理干預, 能夠排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 可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同時本研究結果中, 研究組疼痛不良反應合計5例(7.5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例(20.63%), 說明護理干預對人工流產患者具有較佳的預后效果。并且本研究結果與李丹[3]研究結果一致, 由此得知, 干預方案是提高此術式患者預后效果降低疼痛感的有效可行方案。在干預過程中,對部分特殊患者給予鎮痛藥物時, 需要嚴格掌握藥劑量跟患者機體的融合度, 選擇恰當的藥物是及時緩解患者疼痛的重要因素, 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 應用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痙攣疼痛嚴重程度, 具有積極護理干預作用, 減輕由疼痛導致的不良反應, 增強預后效果, 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1] 丁輝, 張春芬.心理干預對人工流產焦慮的護理研究進展.全科護理, 2013, 14(28):1472-1473.
[2] 閆麗.人工流產的心理護理干預.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1, 14(3):477-478.
[3] 李丹.丙泊酚靜脈麻醉下無痛人工流產術的護理探討.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1, 23(2):415-416.
2014-05-13]
276100 山東郯城縣計劃生育婦幼保健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