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許多節日都有著其自身的文化含義,而中華文化與吃也是緊密相連的,我們的吃也是一種文化。所以在許多節日里,我們都有專屬于那個節日的食物。過年吃餃子,元宵吃湯圓,及時應景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不過對于糖友來說,這就又該犯難了,如何做到跟家人一起吃應景的食物,又兼顧血糖的平穩,其中不僅依靠藥物的作用可以做到,食物本身也可以做到。
除夕夜吃餃子,是北方估計家家都會如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既美味又溫馨。可是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講,既想吃餃子又怕血糖升高,每次吃餃子要么吃多了,要么感覺沒吃飽、沒吃好。還有些糖尿病患者知道要控制總熱量,可是一遇到主食、肉、蔬菜混合在一起的餃子,就不知道該吃多少了。那么,在飲食控制的同時,糖尿病患者到底該怎么吃餃子呢?自己做健康餃子。餃子皮。盡量不要選用純小麥面做餃子皮,可以選用全麥粉或者混合雜糧面粉制作餃子皮,或將油菜、胡蘿卜、菠菜、西紅柿等榨汁和面,做成七彩水餃。這樣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顏色鮮艷,尤其對食欲差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吸引力。比如:綠豆面、海帶粉、小麥面按4:1:1 0的比例;燕麥面、小麥面按4:1的比例;高粱面、小麥面按3:2的比例;綠豆面、玉米面、小麥面按2:2:1的比例。這樣的雜面餃子皮既營養又不會快速升高血糖。
餃子餡。①素餡餃子是最好的選擇。蔬菜盡量選用含膳食纖維多、熱量低的,如芹菜、白菜、蘿卜、青椒等,或是各種風味的野菜,如薺菜、蕨菜、海菜、海蓬菜、海帶、紫菜、裙帶菜等。②避免純肉餡,多選三鮮餡。肉可選擇脂肪低的牛肉、雞肉、魚肉、蝦肉,或是把瘦豬肉用清水煮過,除掉一部分油脂后,再切成碎肉來用。可以適當添加菌類如香菇、木耳、蘑菇或韭菜、茴香、白菜等做成三鮮餡。這樣既減少肉的用量,又豐富了口味、增加了營養。③調餡油別超標。調餡用的油不要太多,綜合其他飲食最好控制在每人每天半兩之內。一定要用植物油,如橄欖油和玉米油。
吃餃子要定量。糖尿病病人必須進行總熱量的控制。一般來說,糖尿病病人的總熱量取決于年齡、性別、體重、體力活動強度,年紀輕、男性、體重較輕、體力活動量大者每天攝取的熱量可稍偏大一點兒。如果病人正處于兒童期、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每天攝取的總熱量,特別是蛋白質攝入量還可以更多一些。習慣上按體重和體力活動的情況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的總熱量可在1 5~5 0大卡,詳細數據為消瘦的輕體力者為35、中體力者為40、重體力者為40~45;中等身材的輕體力者為3 0、中體力者為35、重體力者為40;肥胖的輕體力者為20~25、中體力者為30、重體力者為35。
所以一般中等身材的“糖友”,建議一頓吃1 3~1 8個餃子(注:餃子數量應根據餃子大小決定),如仍有饑餓感,可去皮吃餡。吃餃子時最好配上涼拌菜。涼拌黃瓜最佳。餃子最好在午餐或者晚餐時吃,吃完餃子再喝一碗餃子湯,既增加飽腹感,又利于消化吸收。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吃煎餃,因為煎餃油脂容易超標。
據統計,每500克面粉,可加工60~70個餃子皮,而餃子是一種復物,其中含蛋白質20%,碳水化合物50~6 0%,脂肪3 0%,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

湯圓是糯米制作的食品,加上餡料大多是甜的,所以并不適合糖友食用。不過元宵佳節吃湯圓也是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寓意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不適合吃湯圓的糖友怎樣才能既吃到元宵歡度佳節,又能健康飲食呢?
首先,看穿無糖湯圓的本質。現在市場上許多湯圓打著“無糖”的旗幟,標榜美味零擔負,不少糖尿病人忍不住大快朵頤。要注意的是這些無糖湯圓只是不含蔗糖,并不是真正的無糖,還是得“悠”著點吃。那些打著健康牌的無糖湯圓價錢比傳統的甜湯圓貴了不少。這些標榜無糖湯圓配料表上確實沒有白砂糖,但主要原料與普通湯圓并無大異。如超市一款無糖的花生餡湯圓,價錢雖比普通湯圓貴兩成,主要原料跟普通湯圓一樣,是白糯米粉、植物油和花生等。所以“無糖”只是說湯圓里面不含蔗糖,而湯圓的外皮是用糯米粉做的,經人體吸收后依然會轉化成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其次,試試自制健康湯圓吧。因為傳統元宵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加上芝麻、糖等餡料,口感黏糯,營養豐富,但是多糖、多油,從現代健康飲食、均衡營養的角度來說多吃不宜,一些特殊人群尤其不能吃,如高血脂、肥胖、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胃腸炎等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傳統元宵餡心含糖量高,糯米比普通的米面更容易迅速升高血糖。
而自制的湯圓可以從原料上避免一些不健康因素,讓糖友吃得相對健康。傳統的元宵餡心是甜的,自制的可以做成咸的,餡心可以自由搭配,如芹菜、蝦仁、毛栗子、松子、黑芝麻等;傳統的元宵皮是糯米,自制的話就不妨給糯米做個混搭,做個雜糧皮,如南瓜糯米、紫薯糯米等,也可以在糯米中自由添加各種蔬菜汁,如菠菜汁、芹菜汁、胡蘿卜汁等,營養豐富,口感特別,簡單適用;同時也可以在煮元宵的湯中動腦筋,不妨將煮元宵的湯做成西紅柿湯、菜秧湯等,均衡營養,好吃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