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德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擬建成都大魔方項目商業、住宅及辦公樓工程位于成都市南延線錦悅東街,成都市天府大道與民豐大道東段交匯處,場地地形較平坦,交通便利。擬建物為7#、8#住宅樓,高122.9m,7#樓37層,8#樓38層,為剪力墻結構,基礎埋置深度為13.85m,單位荷載600kPa。設計±0.00=492.10m,地下室的板底標高為-13.850m,本次進行抗浮水位為486.50m。
本工程主樓筏板范圍以內不進行抗浮處理,只對主樓筏板范圍以外進行抗浮處理。根據設計要求:
A區域單根抗浮錨桿抗拔承載力設計值為Rt=300kN;
B區域單根抗浮錨桿抗拔承載力設計值為Rt=200kN;
C區域單根抗浮錨桿抗拔承載力設計值為Rt=250kN。

本工程地下結構采用大開挖方案,開挖標高從±0~-13.850m,錨桿設在底板-13.850m以下。根據基礎特點,可采取“先墊后錨”和“先錨后墊”的方法,因該基礎為砂礫石層施工方便,即錨桿施工在混凝土墊層前進行。
裁錨工序主要有預制錨桿、鉆孔、清孔、栽錨桿、回填豆石、灌漿6道工序。
2.2.1 預制錨桿
首先在錨桿鋼材進場后,須經物理試驗,評定鋼材等級后,才能準予加工。如進場鋼材長度不夠而必須采取對接焊時,尚應作對焊接頭抗拉、抗彎試驗。其次,進行錨桿鋼材除銹。錨桿鋼材斷料及綁扎,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為保持錨桿主筋間距均勻排列,使鋼材形心在錨桿中心;為防止栽錨桿時,螺旋形箍筋下滑,宜在錨桿兩端及中間,分成4~5段,用電焊固定。對螺旋形箍筋綁扎固定時,應注意開始第一圈和最后一圈,應扎成封閉環形,使錨桿整體性得到加強。
(2)為使錨桿主筋凈保護層達到設計要求,繞制螺旋箍筋的胎筒加工務必正確,本工程木制胎筒外徑75mm。
(3)為確保錨桿頂標高(-13.850m),宜在錨桿上端加焊2根φ16吊鉤,在其下穿2根φ20橫筋(L=600mm),作為栽錨桿時臨時擱置點,在橫筋下用對拔榫調整錨桿頂標高,使其達到設計要求。
(4)錨桿鋼材如對接焊時,其接頭鏘位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并應設置在錨桿下部為宜。
2.2.2 鉆孔
根據本工程地質情況表明,施工面以下為中密卵石,再下面為經強風化泥巖,風化強烈。錨桿鉆孔在表層卵石層及泥巖中進行。鉆孔選用HM-90液壓錨桿鉆機,鉆頭選用直徑146mm魚尾鉆及三翼鉆,鉆孔原設計深度見表1。考慮鉆孔時下部易淤積,施工時加深300mm。
根據設計要求,對A、B、C取設置抗浮錨桿,要求抗浮錨桿提供的抗拔力設計值為300kN、200kN、250kN。按照《CECS22:2005 巖土錨桿(索)技術規程》計算后按表1設置。
經連續鉆孔后,開孔直徑擴大為150mm以上。該成孔采用跟管鉆進,并且利用空壓機產生的高壓空氣進行排渣。達到設計深度后,不得立即停鉆,穩鉆1~2min,防止底端頭達不到設計的錨固直徑以及后來的灌漿充分。當達到設計深度而其底為砂層時應穿過砂層進入卵石層。
2.2.3 清孔
鉆孔達到設計標高后,利用高壓空氣清除孔內余渣,直到孔口返出之風,收桿無塵屑為止,避免孔內沉渣存在,同時現場工程師及質檢員進行孔深檢測,錨孔偏斜度(不宜大于5 %),符合要求后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經實測深度驗收合格為止。

表1 抗浮錨桿設計表
2.2.4 栽錨稈
置入錨桿樁(制作):鋼筋制安見錨桿斷面示意圖,灌漿管底部0.2m起鉆鑿φ6泄漿孔8個,間隔500mm,管端口與孔底保持300mm。隨時復核鋼筋上余長度,控制好設計標高。
2.2.5 回填豆石
安放好錨桿后,再往孔內回填豆石,回填豆石需填滿,以便提高錨桿錨固力。
2.2.6 灌漿
錨桿灌漿用的砂漿所需制漿設備:100/3.5制漿機;
制漿材料:普通硅酸鹽水泥P.0 32.5R;現場施工用水;
攪拌時間:t≮3min;
壓力灌漿準備:灌漿前,檢查制漿設備、灌漿泵是否正常;檢查送漿管路是否暢通無阻,確保注漿過程順利,避免因中斷情況影響壓漿質量;
灌漿設備:3SNS泵;
壓漿管路檢查:灌注前先壓入壓縮空氣,檢查管道通暢情況;
灌注方法:采用孔底反向注漿的方式,漿液從注漿管向內灌入,氣直接排出;
灌漿壓力:0.5~1.0MPa;
注漿結束標準:排出的漿液濃度與灌入的漿液濃度相同,且不含氣泡時為止。
灌漿是錨桿灌漿成敗關鍵所在,施工時必須由有經驗的技工親自掌握,才能保證錨桿的質量。錨桿桿體彎曲加工與底板鋼筋連接,防水處理是重點要監控。
(1)錨桿孔位偏差100mm;(2)錨桿孔量大垂直傾斜度不大于0.5°;(3)錨桿孔清孔須無塵屑為止,淘砂高程允許偏差±100mm;(4)錨桿頂標高(-13.850m)允許偏差±20mm;(5)鉆孔完成后6h內灌漿;(6)錨桿抗拉試驗變形值,50t為2mm,90t為3mm。
根據設計要求:
A區域單根抗浮錨桿抗拔承載力設計值為Rt=300kN;
B區域單根抗浮錨桿抗拔承載力設計值為Rt=200kN;
C區域單根抗浮錨桿抗拔承載力設計值為Rt=250kN。
錨桿間距為2.25m×2.25m,其中局部為2.25m×2.10m,有一行分別為2.25m×2.35m和2.25m×2.00m。
錨桿材料防腐及灌漿:
錨桿材料采用HRB400(Ⅲ級)鋼筋,鋼筋由水泥漿封閉防腐。桿體上端鋼筋伸入基礎混凝土內長度不小于35 d(d為鋼筋直徑),底板混凝土厚度不足35 d,則鋼筋末段采用彎鉤形式(鋼筋上端距離基礎底板頂面不小于5cm)。
灌漿材料采用純水泥漿,本工程采用P.O32.5R水泥,水灰比0.5∶1, 灌漿壓力0.5~1.0MPa,孔口溢漿后應反復補漿,直至孔口漿體飽滿無空洞,錨桿灌漿體強度達到30MPa。
為了獲得有關錨桿設計施工質量實測資料,為今后設計與施工時參考,根據“標準”結合本工程具體情況作抗拉試驗。

圖1 抗拉試驗示意
由于錨桿栽入卵石或泥巖地層,錨桿變形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為此作了抗拉試驗。最大試驗荷載為設計承載力的1.2倍(即90t),根據荷載和變形關系,確認錨桿在兩種巖層中設計的安全性。錨桿抗拉試驗從已打設好的44根桿中選出了41號和4號錨桿兩根作為檢驗錨稈。其中41號錨桿埋設在卵石層中,4號錨桿埋設在泥巖層中。試驗方法是采用千斤頂對錨桿施加拉力。錨桿用錨盤和鋼梁連接在一起,鋼梁的兩端各設一個200t立式千斤頂,千斤頂的力通過鋼梁傳遞給錨桿。錨桿受力后,產生相應的變形。錨桿周圍地基因與錨桿結合在—起,也產生相應的變形。錨桿和周圍的地基的變形,用百分表量測。千斤頂的荷載,由裝在千斤頂上的壓力表量測。錨桿試驗的裝置及量測儀表的布置詳見圖1。
錨桿抗拉試驗結果詳見表2。

表2 錨桿抗拉試驗結果
根據試驗表明,錨桿在既定的拉力下,變形量均小于設計要求。故可認為,錨桿錨在卵石層中,其承載力和變形量不低于泥巖層中錨桿。
錨桿技術經濟指標(以C型錨桿為例)見表3。

表3 技術經濟指標
注:上述費用僅指工程直接費
(1)由于本工程在卵石地層上進行錨桿施工,為防止鉆孔坍塌,根據灌漿所用水泥量,扣除灌漿孔冒出泥漿外,實際灌漿體積與原設計鉆孔體積相比,約大于120 %,分析其原因是:
①錨桿實際鉆孔深度控制不嚴,一般均發生超深為多。由于怕孔坍塌,施工時寧深不淺。
②錨桿鉆孔成型時,原設計錨桿直徑150mm,而使用魚尾鉆直徑146mm,鉆孔成型時有晃動現象,形成鉆孔成圓臺形,上口小下口大,加大了錨桿砂漿體積,造成一定浪費。
③錨桿孔位附近有裂隙水滲流,致使砂礫流失而發生局部坍塌。
防治方法:當采用管井排水時,如有必要應計算至錨桿底標高以下1m處為好,本工程原管井排水設計時,降水標高-5.6m,是考慮錨桿深度所致;當錨桿鉆孔時,應選用膨潤土護壁措施,這樣不易塌孔。但對鉆孔清洗一定要徹底,否則影響錨桿抗拔力。
(2)在錨桿設計上,錨桿孔直徑應不小于15cm為宜,太小對清孔與灌漿帶來困難,從而影響錨桿施工質量。鋼筋保護層宜在40mm左右,以防止安裝偏位,影響錨桿鋼筋防銹。
(3)在一般情況下錨桿施工都是先錨后墊,但從標化現場管理選擇“先墊后錨”則更易于現場管理和方便施工。在施工平面布置上,灌漿泵不宜離開錨桿過遠,否則易造成灌漿壓力不足,影響錨桿灌漿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