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徐豐愷(1983-),男,青島工學院體育教學部教師
摘要:體育作為大學課程中的一門學科,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永遠是最前衛的。在大學里,學生的自由時間很多,發展個性的活動也多,但是往往忽略了體育鍛煉。擺脫了緊張的高中生活,在面對輕松、自由的大學生活的時候,各種懶惰、各種倦怠有充分理由的去盡情利用,這時候體育課成了一種打發時間的課程,鍛煉更是成了一個暫時不想提起的話題。怎樣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成了教學工作者的一塊心病,本人作為一名高校體育教學者,現對體育教學進行如下探討。
關鍵字:高校體育;身體健康;教學目標
大學是一個施展個性、塑造人格、培養能力的地方,而體育作為高校中的一門主修課程,也是讓學生集中鍛煉身體的唯一一門課程。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可以在體育鍛煉中克服心理上的各種障礙,激發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情。在體育教學中,對于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在每學期的開始一定做好這些前期準備,學期末要進行檢查,進行總結。現對高校體育教學方法進行如下探討。
首先,要明確教學計劃。
體育應該是一種文化。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學的共同目標,而體育教學是這個目標實現的主要渠道。教學計劃是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保證。學校體育教研室應該讓每位體育老師指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形成每個老師都擁有獨特的教學計劃。學校的高層管理者也應該指定大體的教學計劃,同時鼓勵老師在大局不變的情況下形成一種特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更應該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使它不僅成為一門學科,更成為一種心靈的“救濟品”。對于學分的獲得,不應該強求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全部修完。應該以學生為主,有學生自行安排。同時要增加高校體育項目,除了基本的常開課程外,還應該增加一些創新性、激發學生興趣的項目,比如,野外求生、保健與康復等等。
其次,針對不同情況,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教學方法,很多人認為體育是最不需要談教學方法的學科,其實不然。好的教學方法可以鼓勵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不僅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還可以使心靈得到提升。如果把體育僅僅是當成一門可以獲得學分的學科,那么整個體育教學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真個體育教學中要嘗試使用不同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除了常規的課前熱身、練習、休息、下課等老套路,還可以舉行一些比賽,比如踢毽子、籃球比賽等等,不必局限在條條框框中,體育教學應該本著以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為目標,任何可以起到這個作用的項目都可以參與其中。還有,體育場地也不僅僅局限在操場上,也可以放在野外,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比如自我照顧能力、野外適應能力等等。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怎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達到教學目標,這是關鍵、
第三,體育成績的設定要靈活、
對體育成績的設置一定和與文化課的成績設置一樣,這樣更可以加強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成績最低的要求也是硬性要求便是合格,即達到60分。只要低于60分的,可以獲得一次補考的機會,如果補考仍然沒及格,那就要進行重修,重修的次數沒有限定,如果畢業前仍然沒有通過考試,那么不準畢業,發給結業證書,做結業處理。另外,對于學分的獲得也不局限在課堂上,比如一些對某些項目有突出表現的同學可以獲得相應的加分,一些對體育教學的學術研究優秀的也可以加分,總之根據學校情況可以設置不同的規章制度。同時。老師應該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給予學生成績,本身體育成績的評定彈性很大,所以老師一定做到公正。另外,對于學生的到課率和表現也設置相應的獎懲制度。
第四,關于體育師資的培養
學校對于體育教師的選拔,門檻要高。不但要考察一些硬性指標,更要考察一些潛在的能力,比如人品、師德等等,這是做好體育教學的基礎,因為老師是完成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執行者和組織者,優秀的老師更能勝任這一角色。學校在上級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配備相應數量的教師。另外,學校應該定期的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以便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為提高整個學校教學質量增添亮麗的一筆。另外,學校應該加大對體育學術研究的資金投入,扶持體育科學研究,推廣優秀的教學成果。對于體育教師本身來講,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身體素質,為學生做一個好榜樣,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學術交流會,學習和借鑒良好的教學經驗和方法。
體育在真個高校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對于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目的和意義能否真正的實現,這個是考察真個學校也是體育教師的一項關鍵指標。學生的身心健康應該擺在第一位,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和各種能力的培養,都要以良好的身心健康為基礎。怎樣做好高校體育教育,真正做到體育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是每個教學工作者尤其是體育教學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期待更完善更多的關于體育教學的方案。
參考文獻:
[1]胡秋菊,,劉建成.淺談全民健身與高校終身體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
[2]胡巍.鄭頤樂,當代中國學校體育發展趨勢透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5)
[3]何勁鵬,楊霆,宛祝平.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材建設現狀與改革對策的研究[J].體育學刊.200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