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寇振芳
作者簡介:趙偉(1980-),男,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麻店鎮肖萬中心小學,小學初級語文教師
寇振芳(1971-),男,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麻店鎮中學,中學中級化學教師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還可以在拓展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修養。作為小學語文的教學,首先要明確,教學的主體是小學生,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所以教師工作者要格外注重教學方法。語文作為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如何讓學生們在開放、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學到相應的知識,這是值得教師工作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字: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學習效率
語文,作為一門開放性的課程,有很大的彈性,把握好伸縮的力度這是關鍵所在。其實,相對于數學這種“中規中矩”的科目來講,關于語文知識的傳授很難把握,開放中又不能超越學生接受知識承受能力,所以,很多除了“點到為止”還是“點到為止”。本人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現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過如下探討。
首先,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語文無處不在。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尋找語文知識,學會自我學習,學會將學習融入到生活中。小學生,有著他們應有的純真、活潑、好動等本性,老師在把握學生心理的同時,要將盡可能多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方法。語文教學不再是過去的識字、識字再識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抓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這條主線,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語文教會學生熱愛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更多的語文知識。對于課堂中枯燥的知識,老師更是應該在備課的過程中想辦法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熱愛生活,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其次,注重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創新。
語文,本身的學科特色決定了它具有無限的開放性,開放的課堂教學空間、開放的師生關系、開放的課堂氣氛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會讓學生感受到“不知不覺已經學會了”。課堂空間的設置,老師可以根據同學的意見自由安排,可以“圓桌式”的教學,更可以“樹林中”教學,更可以“放羊式”教學,無論是怎樣的課堂空間,只要學生喜歡,只要學生可以學到東西,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關于師生關系的開放性,只要老師能放下身價和學生們融入到一起,把他們當成朋友,沒有輩分,沒有性別,這種開放性便可以達到。這里,本人要重點探討一下開放性課堂氣氛的建立。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下學習,才能思維敏捷、思路開闊。所以,在教學工作中,課堂氣氛的建立這是第一步。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講,課堂束縛了他們的活動空間,對天生的好動性無疑是一種小小的考驗。所以,必須有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住他們才能讓他們的心真正的回到課堂上,真正的實現教育的目的。課堂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老師一定要把握好這一環節。在課堂上真正實現“教”與“學”,讓小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各種天性都可以在適合他們發展的土壤中成長。
第三,注重多模式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富有情感、激發創造力、培養想象力、鍛煉表達能力等綜合藝術的學科,對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性格的塑造等起著啟發性作用。 互動式教學模式,師生之間互動,學生之間互動,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學到其他學生的優點,對自己的缺點有意識的去改進。語文教學中肯定會遇到難以解決的教學難題,比如一些多音字的識別和記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們可以學到不同的記憶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這種互動式還包括學生與課本、與知識的互動,比如老師可以多次嘗試分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通過多方的互動,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還可以從彼此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啟發式教學模式,老師應該本著教會學生學習為目的,而不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培養他們識字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規定數量的漢字為目的,鍛煉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教會他們思考一個或某幾個知識點為目的。小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也很容易被不良思維模式給控制住,所以老師一定要以積極正確的心態去對待他們,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潛意識的為他們的思維創造一個優美的棲息地。更多模式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總結、改進。
第四,把握學生心理,做到因材施教。
小學生的心理很敏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教師在整個教學工作中,要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動,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去幫助他們扭轉心理障礙。同時,對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學生,要采取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家長參與進去,共同幫助學生做好心理這一關。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一樣,所以應該根據他們各自的能力去傳授不同進度的知識,在保證學生能接受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挖掘潛在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一切,使整個教學工作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對于語文教學來講,學生的思維可以在老師的帶動下盡情的放飛,前提是學生們在沒有任何心理障礙的前提下。老師應該不定期的放一些積極樂觀、鼓舞人心的視頻或者電影等來定格學生積極地心理。
怎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一個讓學生們真正釋放心靈的棲息地,這是一個值得語文教學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語文,這門承載著無限希望的學科,必須在讓學生真正的接受到語文知識的前提下,潛意識的定性學生的各種各種,讓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關于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不僅需要長期的教學經驗積累,更需要在教育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作者提出一套完美的教學方案,真正的實現教育的目的。
期待更完善的教學方案的提出。
參考文獻:
[1]徐曉思.教育敘事,一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成長的行知(十)徐曉思說:八方佳音---甜美今生的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年,06期
[2]鄧柏林.小學語文教學要堅持師生互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周立芳.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5)
[4]吳開萍.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建議[J].新課程(教師).20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