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明月(1992—)女,山東費縣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摘要 作為學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英語教學的方法,模式近來有了比較好的研究和突破,本文從英語教學的實踐出發,芻議英語教學的藝術性以及提高英語教學藝術水平的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法,希望對英語學科教學理論的完善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 英語;教學;教學藝術
一、什么是教學藝術
談到教學藝術,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藝術?在故去的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著作中,我們會看到藝術的本質是: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所以,我們會看到在中國古代對于藝術文化的評價有兩個成語一個是:“陽春白雪”,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反映了文化中的“雅”;另一個成語是“下里巴人” ,用現在的話說叫“接地氣”這體現了文化的“俗”,但無論是陽春白雪的“雅”還是下里巴人的“俗”,都說明藝術會給人帶來一種精神的愉悅和美的享受。
教學藝術的內涵比較廣泛,具體來說,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來引發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科學習的愉悅。這種情境的創設方式很多。比如可以借助外設,例如,多媒體,圖片以及道具等來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激發和強化,或者通過教師自身的藝術修養,具體表現在教師教學語言發揮的藝術,板書設計的藝術以及處理突發狀況的教學機智都可以稱作是教學藝術的一種表現。如何把英語教學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在一起,更好的輔助教學。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又應該如何才能提高日常英語教學的藝術水平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二 如何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教學藝術性的提高其終極目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黨的指導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踐行這些思想。只有保證思想道路的正確性才能確立藝術性的方向性。教師還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提高藝術素養并不是要求教師都要能歌善舞,而是要在教學中善于借助藝術的表達方式來更好的指導和改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畢竟,現在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對藝術都有很強烈的渴望。如果教師能夠在備課時,挖掘教科書潛在的藝術資源,借助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對其進行藝術方式的呈現,比如情境劇、小品、歌舞都是非常好的表現方式。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對知識背后的文化和藝術又有了較深的理解,有助于激發其更大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就意味著,教學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學生作為具有主觀能動力的個體,作為知識學習的主人翁。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和他們一起感受來自生命成長的煩惱和喜悅。所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推動教學活動中的藝術性有很大的提高。在藝術性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活動性,傳統的教學是一種教師教學生學的“接受式”模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是一種機械的、被動的學習?,F在我們應該讓學生在所開展的活動中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理解了相關知識,體會學習意義。教師是積極組織者,幫助者和必要的指導者。
最后,開展各類教學活動。教學的藝術性不是學生聽的藝術,也不是教師講或寫的藝術。它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并且在活動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只有活動才是藝術水平提高的戰場??梢哉f,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就是通過這種學生喜歡的方式來完成的。當然,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更不能打著素質教育的大旗對學生進行散養,美名其曰:自由的成長。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做法更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舉例來說,可以設計一些角色的演繹活動,它要求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熟練把握,分析和理解,針對有角色演繹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到角色演繹的活動中來,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角色演繹情境;細致的分析角色人物的特征;合理的分配人物角色;恰當的評價演繹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在揣摩角色,演繹角色,評價角色的過程中,自然的領會到知識本身所要傳達的道理。
三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藝術水平
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傳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以下幾點:
1.英語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之一,它和法語、西班牙語、漢語等一起支撐著世界各國的溝通與交流,所以,要重視對英語的學習。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歷史等原因的影響,很多學生覺得,不學英語是愛國的表現,這是一種誤區。只有學習好英語,把它當作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個工具,我們才有可能去學習發達國際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更好的為實現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我們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曾幾何時,泱泱華夏就是因為閉關鎖國而導致國家發展落后,最后被列強入侵,造成了沉痛的歷史記憶。
當然,英語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背后有著很多西方國家的思想。一方面,我們要學習他們民主、自由的思想。另一方面,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光榮使命,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這種光榮的使命更是義不容辭。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我們才能真正的在英語的學習中,不卑不亢,挺起民族的脊梁。如同古人所說的那樣:為往昔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語言沒有國界,但每一個說語言的人,都有自己的祖國。從宏觀上來說,熱愛祖國是最大的藝術。
2.樹立國際化視野。有人說,一個人的世界取決于他的視界。所以英語教學的藝術性,應該不是孤立的,它要以國際大舞臺為背景,它要把學科的知識與世界的資訊達成和諧的統一。沒有大格局的英語教學藝術只是曇花一現,只有和國際接軌才能與時俱進。具體來說,在主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英語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去西方國家去旅游學習,在英國,感受莎士比亞筆下的倫敦;在美國,領略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講的字字珠璣。通過這種游學的形式,幫助學生去擁有國際化視野。因為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和世界融成一片,這是一個地球村,這是一個共同的地球。當我們的學生擁有這種國際化視野時,他所擁有的將是整個世界。
3重視課堂教學。我們會發現,一旦提到教學藝術,我們很多時候想到的是在一些游戲,一些表演。一些競賽中學生和老師才藝的展示,這是片面的做法。根據目前的國情,我國大部分地區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班級制授課的方式。所以,到目前來說,集中上課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知識傳授方式,那么如何將上課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藝術性結合在一起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以及上課過程中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在書山去攀爬一座座高峰,因為山在那里,不斷挑戰自己,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在看似枯燥的學習路上,遇到最好的自己。我想,這應該是英語教學最大的藝術。
結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只有讓教師愛教,學生愛學,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互相配合。才能達成教學中藝術性的呈現和表達。英語教學的藝術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用心去領悟,用愛去傳遞。真正的教學藝術是在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甚至是親密無間。我們可以說,教學藝術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愛的藝術。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熱烈如火也可以溫暖如風。總之,當我們感受到教師在講臺上,自信的去傳授知識,學生在臺下,睜大雙眼去緊跟教師的思路,時兒皺眉,時而喜上眉梢,這些都是教學藝術最簡答的呈現,也是教師最大的職業自豪感的所在。英語教學才會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本身的魅力并且不斷提高自己學習的信心,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去創造更好的成績,從而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馮克誠.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實用全書[C].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劉善循.快樂學習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4]李維.學習心理學[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5]邵瑞珍,張人杰.中學百科全書教育學心理學卷[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6]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