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佳慧(1993—)女,山東文登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摘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的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全國上下開始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核心目標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英語學科教學也在這一輪新課程改革中發生著變化,無論從學科地位還是教學理念和模式都與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那么怎樣改善英語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呢?本文從英語學科的教學實踐出發,探究改善英語學科在素質教育中作用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 新課改;英語學科;素質教育
引言
21世紀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未來的世紀,為了更好的迎接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黨從實際出發,進行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模式從學制設定到學業評估都進行了很大的改革,取得了頗為滿意的改革成果。英語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在基礎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它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發揮其更大的作用呢?本文從英語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英語教學活動的合理化改革以及良好英語環境的創設入手,做了一些探究希望能為英語學科教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全面提高英語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
在一次重要的教育大會上,前教育部長周濟針對教育界發生的一些不良現象,對與會的上百名教育界代表語重心長的說:“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愛和責任是貫穿教師職業生涯的核心和靈魂。”我們從這句話可以感受到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直接關系著教育的質量。換句話說,當代的中國,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使命的教書先生。我們更需要的是有著崇高教育職業理想,有專業知識,有社會使命感,有責任,敢于擔當的教師。他們不一定是教育家,但他們的內心深處一定積蓄著對祖國,對人民,對學生無比的熱愛。 當然,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首先要明確以道德修養的提升為主要發展的方向。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努力和提高。
1.提高英語教師的師德素養
古語說的好,“身正為師,學高為范”,德為師之本,具備高尚的教師道德素養是英語教師敬業樂教的無窮動力,也是全面貫徹黨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方針,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想提高英語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謹言慎行,時時處處為學生樹立做人,做事的榜樣。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對于教師的言行有著比較高的期望值,他們把老師的言行當作自己人生的標桿。所以,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做好本質工作的同時,用高度的熱情去熱愛學生,熱愛英語教育事業,還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和引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提高英語教師的知識素養
知識的傳遞是教師的重要職責,如何把學生所需要的知識,科學有效的傳遞給學生呢?在教育界,有這么一句廣為傳頌的話,那就是,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他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這一句話又有了新的內涵。那就是,作為一名稱職的英語教師,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有人說,我們已經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更新速度非???,據調查統計,大學一年級所學的知識到學生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有半數以上的知識被新的內容補充和取代。所以只有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一方面,將所學知識用一種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教授。另一方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揮所學的業務知識,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去領悟和鑒別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審美觀。
3.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
一個學生的能力,無論是與人交往的溝通能力還是處理問題的創新能力都影響著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的社會適應水平。特別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德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全面提高。因此,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勝任這份重要的使命。比如說,教師要有和學生有效溝通的能力。面對新生一代,他們就像毛主席所形容的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朝氣和希望。但從某個層面來看,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并不是那么符合時代的規則。面對新生一代,他們口中流傳的“糾結,屌絲”讓教師感覺到了個性的張揚與青春,但同時,他們的稚嫩與不成熟,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帶來了很多的負面與挑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變化,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要在溝通過程中用人格魅力來進行潛移默化,如同“潤物細無聲”般,沁人心肺。所以,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學生國際視野的英語課,無疑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盡情展示的舞臺,讓他們想唱就唱,而且唱得響亮。這些都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正確引導,借助各種載體,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其中都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考驗。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
根據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日常的英語教學活動應該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這種互動按照新的課程改革的思想是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參與者,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組織和引導,在過程中去領略和鼓勵學生的一點一滴的進步。所以,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演講、歌唱比賽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喜人效果。
隨著現在網絡的發達,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學習很多知識。由于這種資訊的刷新速度比較快,所以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相反的對于教科書的內容,學生會覺得過于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教師可以采取大膽鼓勵學生自創的積極性。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分工,借助網絡資源或者是遠程教育資源來共同完成某一個知識點,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尋找各自觀點的異同,在這種合作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更大的激發。endprint
45分鐘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這個戰場的效果如何對整個學習目標的實現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英語教師要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情景化教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式。比如,在教材中,有一個短文是講述海關的場景。教師可以發揮各種優勢為學生模擬一個海關的場景。引導學生對海關、護照、簽證以及報稅等情形進行演練。這樣一來,學生處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游戲場景中會慢慢放松對知識點的恐懼,通過演練讓學生在熟悉相關語法點的同時,也對過海關有了一些常識儲備。
近幾年流行的《中國好聲音》讓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力量,我們在校園也舉辦了多次校園歌手大賽和英語比賽等活動,結果學生好評如潮。一個來自農村的學生,性格比較自卑,不大敢說話。通過參加一次英語口語大賽,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在微博中他寫道:原來,我一直以為,我來自偏遠落后的農村,啥都不如別人。通過這次英語比賽,我發現:我重新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正像老師夸我的那樣,我前世就是個英雄,今生回來,只為拿回屬于我自己的那份光榮。
三、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對于學生來說,英語可以說是第二語言。如何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為以后的就業和深造打下基礎。我們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家長講座。幫助家長在能力范圍內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與此同時,我們聯合執法部門,對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KTV等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娛樂場所進行了取締,為學生的發展減少不良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我們在學校開展雷鋒日獻愛心的活動,鼓勵學生去做好人好事。經過這些活動,學生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質的飛躍。
結語
素質教育是我們教育的根本,唯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的中國夢才會更好更快的去實現。本文通過提高英語教師的道德修養、能力水平,改革英語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設良好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來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些都有助于改善英語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當然,還有很多的提升方式,比如多媒體教學,小先生制等,未來筆者會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 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浙江: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 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 沈 勇.新課程理念的生態學闡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