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平衡整車廠商與經銷商的關系,建立和諧的生態體系,才是突破汽車業壟斷的關鍵。
反壟斷的大刀這一次砍向了汽車業。
國家發改委通報了對汽車反壟斷調查的進展,宣布除了對克萊斯勒、奧迪、奔馳的調查之外,還完成了對12家日本企業的調查工作。
各大車企紛紛降價回應反壟斷的調查工作。捷豹路虎、奧迪、奔馳和克萊斯勒等進口豪車相繼采取主動降價,下調原裝備件價格。寶馬也宣布,從8月11日起,進一步下調近2000件原廠零部件的批發價格,平均降幅達20%。奧迪也同時采取了行動,將奧迪A6L的“零整比”從411%降至291%,“完美”地符合了發改委的目標——零整比要降到3:1。
發改委表示,此次反壟斷調查,不局限于整車價格,更針對售后市場零部件供應渠道壟斷和車廠與4S店限價限區域銷售,欲消除“橫向限制、縱向限制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涉嫌壟斷行為”。
壟斷背后
這一次的反壟斷調查讓各大車企捏了一把冷汗,據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現已查明克萊斯勒、奧迪兩家企業確實存在壟斷行為,近期將會受到相應處罰。而最讓車企恐懼的恐怕是那一張天價罰單。有人預計,依據《反壟斷法》的調查結果,在中國市場上涉嫌壟斷經營的外國車企,未來將領取巨額罰單,其數額“起碼在數十億級”。
這對于豪華車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中級汽車知識咨詢師賀球輝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表示,降價對于企業的影響不大,因為不少車型本身就因為價格高需要優惠才賣得動。
針對已宣布整車和零部件降價的品牌,《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走訪奔馳等豪車的4S店發現,店內并沒有張貼零配件降價的公告。奔馳4S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奔馳車的價格一直都比較穩定,上下浮動并不大。更多的4S店則直接拒絕向記者透露廠家的降價信息。
長期以來,價格高、維修保養貴,已成為國外豪華品牌車在中國的特有標簽,“買得起,養不起”,讓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對豪華品牌車頗感無奈。
今年4月份,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發布了一份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報告。“零整比”是整車所有裝車配件的零售價格綜合后和整車銷售價格的一個比值,然而豪車零整比之高令人咋舌,報告發現18種常見車型里有10款車型整車配件零整比超過了400%,如奔馳C級的零整比竟高達1273%,最少的也在600%、700%,而外國正常的零整比一般在200%至300%。這些數據無不凸顯了汽車企業在售后零配件方面的“暴利”。
賀球輝認為,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監管,車企確實存在壟斷零部件供應和控制價格的行為以謀取暴利。汽車廠商的壟斷行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限定整車價格;二是限定4S店的零配件價格和保養價格。專家認為,目前很多進口車零配件價格居高不下,緣于廠商壟斷零配件供應,經銷商根本沒有話語權。
他山之石
在美國、日本、歐洲等較為成熟的汽車市場,都已經展開了一系列針對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壟斷調查。
今年2月,日本輪胎制造商普利司通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承認操縱汽車零部件銷售價格的行為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同意支付4.25億美元的罰款,這是所有汽車零件商牽扯進反壟斷調查中力度最大的罰款。
歐盟作為目前對于壟斷行為制裁最嚴厲的地區,采用了“開放汽車銷售形式”,重新制定適應新行業環境的模式,將銷售和維修完全分開,并且改革汽車銷售辦法,允許經銷商多品牌授權經營。
美國的做法是借助協會,培育經銷商力量。隨著經銷商集團的發展壯大,它們已經具備了和整車廠商討價還價的實力,令整車廠商失去了壟斷的資本。
日本則是通過允許平行進口汽車打破壟斷,促進市場競爭。平行進口汽車是指未獲得國外汽車公司及在國內總經銷商授權或許可而進口的原裝正品汽車。在制度安排下,日本的整車廠商與獨立銷售商的利潤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合作期長達數十年,既避免惡性競爭,也保證了渠道對品牌的忠誠度。
從國際經驗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平衡整車廠商與經銷商的關系,建立和諧的生態體系,才是突破汽車業壟斷的關鍵。
促生新業態
2008年8月1日《反壟斷法》開始實施。從實施到今年以前,不管是國產汽車還是進口汽車,事實上,都沒有進行過關于反壟斷的立案調查。此次反壟斷力度之大,目的就是:打破目前的體系,與歐盟接軌。
我國汽車售后服務與零部件銷售的模式一直以來都遵循著汽車廠家控制零部件渠道供應和定價的模式,從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到下游的經銷商都必須接受廠家的調配。
然而造成壟斷的根源正是2005年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其中第二十五條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范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后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無疑強化了廠商的壟斷地位。
“車企和經銷商地位不平等,企業太強勢,經銷商經常被限定最低售價,或者不能串貨等,使得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賀球輝表示。
國家工商總局發布公告,宣布將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并將允許單店銷售多個品牌車型。公告指出,自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并自8月20日起,不再接收汽車供應商報送的備案材料。停止實施備案后,從事汽車品牌銷售的汽車經銷商(含總經銷商),其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統一登記為“汽車銷售”,此前已經登記為“××品牌汽車銷售”可以申請變更登記為“汽車銷售”。
這也就意味著,現行的汽車4S店銷售模式將面臨一次大的調整,多品牌集中經營的汽車賣場模式有望成為未來汽車消費市場的主要方向,售后市場也將會由此打破汽車企業控制價格的怪象。
作為全球汽車市場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在汽車產品、銷售方面已經日趨成熟,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售后市場以及缺少競爭的高端領域則相對滯后發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沈進軍表示,中國汽車市場尚處于賣方,即主機廠主導價格的不成熟階段;因此,執法部門應當加大執法力度,政府也要引入競爭,企業不僅要在反壟斷方面采取積極舉措,還要重視如何規范汽車市場的發展,如何讓利于消費者。
廣汽本田從9月1日起對部分的零部件價格實施下調,涉及調價的零部件種類有可能接近3萬種。業內分析認為,反壟斷調查有向普通車擴大的趨勢。而奧迪承認其壟斷行為違法,表示愿意接受處罰,也成為第一個主動承認壟斷行為違法的車企。“可以肯定,車企以后會更加注意約束自身的行為。豪車在這次反壟斷調查之后利益會受到較大沖擊。”賀球輝說。
在進一步完善的政策出臺之前,針對豪華車價格虛高的調查已經跨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但對于整個汽車行業的反壟斷而言,政策和市場層面的完善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