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周敏 陳超群
氨溴索治療輕中度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分析
付靜 周敏 陳超群
目的 觀察輕中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應用氨溴索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60例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并隨機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 對照組接受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NCPAP)治療,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大劑量氨溴索治療, 觀察兩組住院天數、病情轉歸、呼吸指標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用氧時間更短、呼吸窘迫癥狀以及血氣指標改善更明顯、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 在新生兒輕中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 應用大劑量氨溴索可收到滿意療效, 臨床應予以推廣應用。
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治療;氨溴索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S)匱乏是新生兒肺透明膜病(HMD)的主要致病因, 而HMD同時也是早產兒致死的一個重要因素[1]。本文基于此探討輕中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應用氨溴索治療的臨床效果, 希望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指導,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HMD患兒60例, 本組患兒均為早產兒, 其中, 男32例, 女28例;孕周27~34周, 平均(30.2±4.3)周;年齡5~11 h,平均(6.8±3.2)h;出生體重1250~1980 g, 平均(1400±342)g。所有患兒病情均與呼吸窘迫綜合征相符[2], 臨床表現為吸氣凹征、呻吟等;經胸部X平片檢查以及臨床癥狀確診為輕中度HMD。本組入選患兒均排除先天性疾病、胸片分級為Ⅲ、Ⅳ級和重度窒息病例。隨機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兒均接受呼吸支持及綜合基礎治療措施, 如抗感染、保暖、限液、靜脈營養支持、吸痰等,同時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通氣壓力為4~6 cmH2O,治療過程中以SpO2指數和血氣情況對壓力進行適時調整。若壓力低于3 cmH2O,且患兒血氣情況處于穩定狀態則可改用面罩頭罩給氧;若壓力升至8 cmH2O時患兒氧合情況仍然無法改善, 則應給予機械通氣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氨溴索治療, 給藥劑量保持為30 mg/(kg·d),取5% PS 5 ml與氨溴索混勻稀釋后經靜脈推注, 每隔6 h推注一次, 推注時間應≥5 min,視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治療3~5 d。治療期間對兩組患兒血氣情況及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
1.3 觀察指標 入院后兩組患兒均接受生命監護, 治療完成后24 h和48 h時對其動脈血氣進行分析, 并在治療前后行X線片檢測[3]。觀察指標主要包括住院天數、臨床指標、PaO2及用氧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住院天數、血氣指標以及吸氧時間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住院天數、吸氧時間更短, 血氣改善情況更優(P<0.05), 見表1。
2.2 兩組呼吸窘迫改善及NCPAP治療情況對比 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呼吸窘迫改善及72 h時仍需NCPAP治療情況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并發癥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1 兩組住院天數、血氣指標及吸氧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住院天數、血氣指標及吸氧時間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平均住院時間(d)平均吸氧時間(h)24 h時PaO2(kPa)48 h時PaO2(kPa)對照組(n=30)30.5±3.6155±3110.1±0.510.0±0.4實驗組(n=30)21.2±1.5a97±18a12.2±1.8a12.5±2.2at 6.8536.2265.6857.332

表2 兩組呼吸窘迫改善以及NCPAP治療情況對比[n(%)]

表3 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n(%)]
在早產兒群體中, 尤其是小胎齡早產兒(低于34孕周),其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往往難以分泌出足量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S), 因而有較大幾率導致HMD[4]。此類患兒臨床表現主要為出生后短時間內發生呼吸困難, 且呈進行性加重, 面青紫伴有呼吸衰竭癥狀, 體檢發現雙肺呼吸音不明顯, 血氣分析結果表明BE負值和PaCO2指數增加, 而PaO2指數則隨之下降, 胸部X平片檢測發現肺透亮度減弱, 甚至白肺, 可見支氣管充氣征[5]。出生后24~48 h時為HMD高危期, 具有較高的病死率[6]。
對于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而言, 臨床當前多以外源性PS以及機械通氣為首選治療方案, 但二者治療費用相對較高, 普通家庭經濟狀況難以承受, 因而其普及應用仍然存在較大困難。而國內外研究發現[7], 對于大部分輕中度呼吸窘迫綜合征而言,僅給予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即可收到滿意效果,不建議應用PS治療。
氨溴索屬于祛痰藥物的一種, 針對肺組織的特異性相對較高。大量臨床試驗發現, 氨溴索能夠對機體分泌黏液和漿液進行調節, 使PS合成分泌得到促進, 同時還有利于增進纖毛運動, 使嬰兒自主呼吸的肺力學、氣道流出物磷脂情況、MAP以及PaO2/FiO2比得到顯著改善[8]。而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屬于非侵襲性治療的一種, 相比于機械通氣, 其操作較為簡單且無創, 因而有效降低了氣管插管導致的感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通過NCPAP與大劑量氨溴索配合治療,可顯著降低用氧時間, 由此避免了傳統治療中早產兒因高濃度用氧時間過長造成CLD、EPO等各類并發癥, 有效降低了病死率。本次研究中, 實驗組用氧時間更短、呼吸窘迫癥狀以及血氣指標改善更明顯、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
綜上所述, 在新生兒輕中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 應用大劑量氨溴索可收到滿意療效, 值得推廣應用。
[1] 代苗英,鄭國方,郝小清,等.Silverman Anderson評分在早期處理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時應用價值.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7):740-742.
[2] 陳颯英,蓬蕊,楊凌,等.肺表面活性物質對不同胎齡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的療效.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26(14):1099-1100,1107.
[3] 鄧琳,陶紅.小劑量豬肺磷脂注射液預防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觀察.兒科藥學雜志, 2012,18(2):11-13.
[4] 李紅姣,李春亮.鹽酸氨溴索預防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觀察.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 2013(5):434-435.
[5] 王紅宇,于曉巖,張軍,等.早期應用固爾蘇預防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21(10):1106-1108.
[6] 白瓊丹.不同胎齡與不同分級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分析. 鄭州大學, 2012.
[7] 李燕梅.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大劑量氨溴索預防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 2012,24(4):29,32.
[8] 彭躍明,劉蓉暉.固爾舒與鹽酸氨溴索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的對比研究.中國醫師雜志, 2010,12(5):703-705.
Efficacy of 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mature children ambroxol treatment
FU Jing, ZHOU Min, CHEN Chao-qu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wei (Yihui funds hospitals of Shanwei )516600,China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reterm children; Treatment; Ambroxol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large doses of ambroxo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Hospitalization, illness outcomes, indicators and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shorter time with oxygen,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blood gas index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lication rates(P<0.05). Conclusions In neonate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rapy, high dose ambroxol receive satisfactory clinical use should be promoted.
516600 汕尾市第二人民醫院(汕尾逸揮基金醫院)兒科
【Abstar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mature children ambroxol treatment. Methods 60 cases of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in children from July 2012 to April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