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東方
寶石能譜CT顱頸聯合CTA對腦中風防治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
裴東方
目的 探討寶石能譜CT顱頸聯合CTA對腦中風防治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51例患者進行寶石能譜CTA、DSA及頸部彩超等檢查, 進行觀察分析。結果 能譜CTA在腦動脈瘤檢出方面與金標準DSA相比優于MRA。能譜CT結合CTA有助于分析斑塊的性質。結論 利用寶石能譜CT獨特功能和優勢, 可以實現顱內金屬植入物患者、難以耐受快速造影劑注射患者的CTA檢查;明確腦動脈瘤彈簧圈植入術后療效或動脈瘤栓塞術后復發出血;明確頸動脈斑塊性質, 有效預測腦中風發生;明確頸動脈支架術后有否合并支架內再狹窄及栓子性質。從而指導臨床更好地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能譜CT;腦出血;斑塊
腦動脈瘤破裂是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臨床上腦動脈瘤的再破裂出血及繼發性腦血管痙攣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 過去主要采用外科開顱動脈瘤夾閉術, 現多采用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雖然彈簧圈介入栓塞術防止動脈瘤短期內再出血的療效已被認可, 但其中長期療效仍不明確,動脈瘤栓塞不完全、動脈瘤再通、復發甚至再出血等影響患者的中長期療效。為明確動脈瘤栓塞后是否復發及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栓塞后的定期影像學隨訪顯得尤為必要[1]。現對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河南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的51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就診的患者51例, 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38例, 腦實質出血1例,腦梗塞6例, 腦供血不足1例, 篩查體檢5例。年齡21~86歲, 平均56.1歲, 其中男24例, 女27例。臨床上有突然起病、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全部病例均行寶石能譜CTA檢查。
1.2 檢查方法、設備及掃描參數 采用寶石能譜CT(GE Discovery CT750HD)進行掃描。患者仰臥, 頭先進, 選單側或雙側頸內動脈第四頸椎平面設置興趣區, 智能造影劑追蹤法啟動掃描。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造影劑(碘海醇350)1.2 ml/kg, 流速4.5 ml/s掃描參數:探測器覆蓋范圍40 mm, FOV17.5 cm, 掃描類型Helical GSI模式, 層厚0.625 mm, 層間距0.625 mm, 螺距0.984:1, 速度39.37 mm/r, 管電壓80kVp與140kVp瞬時切換, 管電流630 mA, 旋轉時間0.5 s, 重建算法為標準算法。掃描完畢重建70 Kev單能量圖像傳送至AW4.5工作站進行處理[2], 采用混合能量及最佳但能量序列分別進行VR、MPR、MIP方式重建, 顱頸聯合血管成像同時使用減影技術。
2.1 結果見表1。

表1 能譜CT、MRA在腦動脈瘤診斷中與DSA符合率的對比分析
能譜CTA在腦動脈瘤檢出方面與金標準DSA相比優于MRA。
2.2 頸動脈斑塊及狹窄 本組研究中, 優先考慮對頸動脈斑塊性質的判斷, 對于斑塊造成狹窄程度我們不予過多分析。依靠能譜CT設定閾值對物質成分和CT值的精確測量, 我們對斑塊性質(脂質斑塊、纖維斑塊、鈣化斑塊、混合斑塊)可以做出初步判斷。能譜CTA在顯示斑塊性質方面優于彩超、MRA、DSA。
本次研究納入的51例病例均有臨床癥狀, 行寶石能譜CTA檢查, 并有2名資深醫師共同閱片, 對照混合能量圖像-能譜圖像及其后處理圖像后商討得出結論。CTA發現動脈瘤28個, 與DSA檢查符合率達96.5%, MRA組病例與DSA符合率89.2%。顯示能譜CTA在發現腦動脈瘤方面優于MRA。CTA對于動脈瘤檢出存在不足, 可能與患者發病后檢查時機或血管痙攣有關。發現腦動脈狹窄45處, 與DSA相比無明確差異。
腦動脈瘤填塞治療術后或夾閉術后復查患者, 不適宜MRA檢查, 能譜CT去金屬偽影技術可以清晰顯示術后金屬物位置, 載瘤動脈及周圍腦實質情況, 對于有無復發可以做出明確判斷。
頸動脈斑塊性質分析:彩超、MRA、DSA發現頸動脈斑塊及狹窄程度與CT相近, 但對于斑塊性質判斷不足。能譜CT應用能譜分析軟件, 依靠CT值可以區分脂質斑塊、纖維斑塊或鈣化斑塊。而MRA顯示血管壁及周圍組織需加做MRI。DSA可以顯示鈣化斑塊, 但對于非鈣化斑塊(脂質或纖維斑塊)顯示欠佳。
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①樣本量小, 同時檢查頸動脈彩超、顱頸聯合CTA、MRA、DSA或手術病例數有限, 對于研究結果可能造成影響;②CTA與MRA相比需要造影劑和射線,可以繼續利用寶石能譜CT最佳信噪比功能減少造影劑用量,減少使用減影法以期減少輻射劑量;③充分利用CT截面積法測量頸動脈狹窄, 以期與DSA取得更加一致的結果。④對于頸動脈支架術后患者研究不足, 可以作為后續單獨研究。
寶石能譜CT顱頸聯合CTA對于顱內動脈瘤的位置、數目、載瘤動脈及遠端血供顯示有較高的價值, 可以作為腦中風篩查或腦中風患者檢查以及DSA檢查前篩查[3]。對于腦動脈瘤彈簧圈填塞治療后或夾閉治療后復查具有優越性。能譜CT顱頸聯合CTA對于評價頸動脈斑塊性質優于彩超、MRA及DSA。寶石能譜CTA一次注藥檢查可以對頭頸部血管及周圍組織全面顯示, 對于腦動脈瘤術后隨訪有突出優勢[4]。總之, 顱頸聯合CTA在腦中風防治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不失為一種簡便快捷、安全無創、物美價廉的檢查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林曉珠, 沈云, 陳克敏. CT 能譜成像的基本原理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1, 45(8): 798-800.
[2] 陳耀華,邱國慶,丁愛民,等. MSCT后處理技術在腦血管成像中的應用.放射實踐學, 2010,25(6):609-611.
[3] 鮑麗君,劉斌.能譜CT成像的應用.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2, 47(3):320-322.
[4] 王萬勤,劉斌,周勇.能譜CT最佳單能量成像去除體模對比劑硬化偽影及圖像噪聲.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1,27(11):2349-2352.
467000 河南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