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艷 曾令娟 黃莉文
綜合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原發性高血壓88例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劉珍艷 曾令娟 黃莉文
目的 觀察藥物結合健康管理干預的綜合療法對2型糖尿病伴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方法 確診2型糖尿病合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8例, 隨機分組治療組48例和對照組40例, 治療組在給予藥物治療基礎上, 進行健康管理干預;對照組只給予藥物治療;兩組患者分別治療四周后觀察血壓、空腹和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值。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在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藥物結合健康教育的綜合治療對糖尿病伴原發性高血壓療效確定。
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藥物;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日趨增多, 全國糖尿病患病達5000萬人以上, 原發性高血壓在中老年患者多發, 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均為常見多發疾患, 兩疾患長期服藥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并導致諸多并發癥[1];兩疾患的治療均是需要長期不斷調整的慢性疾患管理過程[2], 合理的控制兩疾患病情可達到預防代謝綜合征等效果, 就此, 作者選擇藥物治療結合健康管理干預確定較好療效,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9月~2013年5月期間在本院就診患者, 按2型糖尿病和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選擇糖尿病患者88例[2,3];其中男性45例, 女性43例, 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7.9±10.3)歲;病程為2~8年, 平均(4.9±2.7)年;所有入選患者均排除其他內分泌、心臟、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無特殊遺傳病、嚴重肝腎損傷和傳染性疾病。
1.2 病例分組 2型糖尿病和原發性高血壓入選88例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 其中治療組48例, 男性25例, 女性23例, 年齡(61.3±8.7)歲, 病程(4.9±1.9)年;對照組40例,男性20例, 女性20例, 年齡(56.1±12.5)歲, 病程(4.9±3.3)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觀察治療期間, 均建議飲食控制基礎上分別給藥, 給予降糖和降壓藥物相同, 包括:倍他樂克片50 mg和二甲雙胍片1000 mg, 其中倍他樂克片口服1次/d, 二甲雙胍片500 mg餐后2次/d口服;兩組患者分別給藥30 d。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 給予規范系統的健康管理干預,包括2型糖尿病和原發性高血壓的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如下,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知識:介紹糖尿病和高血壓定義、病因、臨床和并發癥狀、診斷指標及正常值范圍、治療方法, 各種因素對血糖、血壓影響及預防處理方法。
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飲食與營養:介紹常用日常食物的營養成分和熱量, 日常膳食結構與血糖、血壓藥物的關系,以患者身高體重計算標準的膳食營養配比, 結合2型糖尿病飲食控制原則, 幫助制定患者個體的營養膳食表。
運動方式及運動量控制:根據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 針對性選擇適宜運動方式和運動時間, 以連續運動30~60 min,運動強度控制心率100次/min左右為宜。
患者用藥指導:針對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疾患特點, 對治療組患者介紹藥物基本知識和用藥后可能的不良反應, 監督按時用藥, 治療期間不得無故停藥;對患者服藥時間和劑量確定的依據評判, 定期檢測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 血壓,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藥物用量。
1.4 觀察指標 入選的8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在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每天定時檢測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
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在收縮壓、舒張壓、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 在收縮壓、舒張壓和空腹血糖方面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注:a代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代表治療后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例數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空腹血糖(mmol/L)餐后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治療組48治療前163.7±13.9107.1±8.39.8±1.816.5±2.78.9±1.7治療后135.2±9.5a81.8±6.5a5.7±0.8a10.3±2.2a6.5±1.1a對照組40治療前168.8±12.3111.3±7.59.7±2.315.3±1.88.7±1.5治療后146.2±8.3ab89.3±7.9ab6.4±0.6ab9.8±2.9a7.8±1.2
2型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原發性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 尤其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 并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功能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上述兩疾患往往并發, 尤其以中老年患者為主。在國內目前的醫療體系下, 社區醫療服務對類慢性疾患的醫療和社會責任日漸重要, 克服以往僅僅以藥物治療的單一模式, 合理的綜合治療尤其健康管理干預具有很好的協同作用[4]。
本文的臨床觀察治療組, 在常規規范藥物治療基礎上,結合健康管理干預, 首先以對患者宣講2型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知識入手, 結合合理營養飲食配置、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合理規范用藥等系統性健康干預方法, 使患者在了解2型糖尿病和原發性高血壓發生、發展和預后知識, 合理恰當的全面治療;一方面使患者心理壓力減輕, 另一方面通過規范的飲食營養、運動和規范合理用藥, 克服患者自身健康意識不足, 服藥不合理, 飲食控制不規范等弊端, 減少了藥物、飲食導致的血糖波動等問題。
本臨床觀察結果顯示:患者用藥前后在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用藥后在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方面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提示該綜合療法的確定療效, 與健康管理干預控制糖尿病或高學研的報道接近[5];就此臨床觀察的綜合療法在社區醫療服務中適宜性好, 對慢性病人群方便干預, 有很好可行性和醫療意義, 值得臨床推廣;就此藥物結合健康管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和原發性高血壓的其他并發癥是否具有治療意義及其遠期療效等, 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1] 周盛泰.糖尿病高血壓的診治.中國衛生產業, 2011,8(8):72.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4,32(12):1060-1064.
[3] 錢榮立.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2003(1):7.
[4] 林悅青,林鎮坤,蔡正哲.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中的價-效醫學.當代醫學, 2012,18(3):73-74.
[5] 華思敏,鄭軼玲,戴俊明.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社區管理現狀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2,15(3):737-740.
510140 廣州醫科大學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