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昌清
650例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分析
易昌清
目的 分析尿液樣本細菌培養后, 感染菌的分布特點及其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特點。方法 對650例尿液樣本進行細菌培養檢測, 分析其菌株分布特點及藥敏結果。結果 所有樣本中共分離出細菌247株, 陽性檢出率為38.0%;排名檢出前兩位的病菌是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分別占檢出病菌數的32.8%、18.2%。對大腸埃希菌敏感性最高的是氨芐青霉素/舒巴坦(84.0%), 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3%);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程度最高的是萬古霉素(91.1%), 其次為頭孢他啶(66.7%)。結論 泌尿系統感染較為復雜, 其特點主要為感染菌種較多且對抗菌藥物敏感性復雜, 臨床治療時及時有效的對泌尿系統感染患者進行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 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尿液;細菌培養;藥敏結果
泌尿系統感染有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感染兩種, 臨床中又以細菌性感染居多。有研究顯示, 細菌性泌尿系統感染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在所有因感染死亡的病例中, 本感染居第三位[1]。為了解本院泌尿系統患者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 現作者對本院門診和住院患者送檢的650例尿液樣本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共收集650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的尿液樣本, 其中男性樣本315例, 女性樣本335例, 患者年齡20~61歲, 平均年齡(40.5±8.8)歲, 患者病程最短2 d, 最長16 d, 平均病程(6.9±2.6)d。所有患者均要求選取中段尿放于無菌容器中, 并于采集后的1 h內將尿液標本送檢。
1.2 培養方法 收集到標本后, 立即接種于血平板和麥康凱平板培養基, 在35℃條件下進行分離培養鑒定。藥敏試驗采用K-B法, 藥敏試驗評價標準采用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制定的標準。
1.3 質控標準參考菌株 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菌株均購自原衛生部(現衛計委)臨床檢驗中心, 1次/周對所有菌株進行室內質控。
2.1 病原菌分布 在培養的650例尿液標本中共分離出247株細菌, 檢出率為38.0%。其中大腸埃希菌81株, 占全部病原菌的32.8%;金黃色葡萄球菌45株, 占18.2%;糞腸球菌38株, 占15.4%。具體分布見表1。

表1 菌種分布情況(n, %)
2.2 藥敏試驗 將檢出率較高的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臨床常用的12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進行了分析, 詳見表2 。81株大腸埃希菌中, 敏感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氨芐青霉素/舒巴坦(84.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3%)、阿米卡星(69.1%);4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 敏感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萬古霉素(91.1%)、頭孢他啶(66.7%)、氨芐西林(55.6%)。

表2 兩種主要致病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藥敏試驗結果(n, %)
細菌性尿路感染臨床中是指由病菌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 進而引起的一種尿路炎癥, 本病多發于女性患者, 屬于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2]。但關于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特點, 不同的文獻報道并不一致, 這可能與菌種變異以及不同醫院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不同導致菌群發生較大變化密切相關, 同時也可能與不同的地域特點有著一定的關系[3]。
本次作者對本科尿液樣本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 研究結果表明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與渠茂林[4]的報道基本一致。在兩種主要致病菌藥敏試驗中, 大腸埃希菌對氨芐青霉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敏感率較高;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對萬古霉素、頭孢他啶、氨芐西林等敏感性比較高。而氨芐青霉素/舒巴坦、阿米卡星、頭孢他啶、氨芐西林等是過去或現在臨床中抗呼吸、腸胃感染的常用藥物, 這些藥物的過量使用, 最終造成了泌尿系統感染菌種的耐藥性。
綜上所述, 泌尿系統感染較為復雜, 其特點主要為感染菌種較多且對抗菌藥物敏感性復雜, 臨床上應根據泌尿系統感染患者尿液細菌培養檢查和藥敏試驗檢查的結果來選擇抗生素, 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1] 葉劍榮, 袁利群.658例尿培養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0, 7(9):805-808.
[2] 陳中舉, 李麗.2059株中段尿分離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 19(2):225-227.
[3] 蘇建榮, 馬紀平, 高樂寧.擴散法細菌藥物敏感試驗質量控制監測及其評價.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0, 23(3):175-176.
[4] 渠茂林.486例尿路感染患者病菌譜及耐藥性的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1):450-452.
2014-06-18]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