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羅哌卡因與利多卡因配伍在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
孫艷華
目的 探討羅哌卡因與利多卡因配伍在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擬行上肢手術的患者40例, 隨機分成A、B兩組, 各20例。A組肌間溝給予2%利多卡因20 ml+羅哌卡因47.7 mg+0.9%氯化鈉10 ml, B組給予2%的利多卡因20 ml+0.9%氯化鈉10 ml。對比兩組患者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完善時間、運動阻滯完善時間、鎮痛持續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完善時間、運動阻滯完善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鎮痛持續時間(6.5±2.1)h明顯長于B組(2.1±1.6)h,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多卡因和羅哌卡因配伍使用, 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效果優于單獨使用利多卡因。
羅哌卡因;利多卡因;肌間溝;神經阻滯
臂叢神經阻滯操作簡單, 安全性高, 不良反應低, 在基層醫院還廣泛應用。麻醉醫師的個人操作技能和神經阻滯藥物的選擇決定其神經阻滯的效果。此研究探討羅哌卡因與利多卡因聯合使用在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上肢手術且需實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患者40例, 年齡16~60歲, 體重40~80 kg, ASA分級Ⅰ或Ⅱ級,排除上肢局部異常病變及神經精神疾病的患者, 隨機分為A、B兩組, 各20例。A組患者男13例, 女7例, 平均年齡(35±9)歲;B組患者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齡(38±11)歲。
1.2 方法 A組肌間溝給予2%利多卡因20 ml+羅哌卡因47.7 mg+0.9%氯化鈉10 ml, B組給予2%的利多卡因20 ml +0.9%氯化鈉10 ml。術前常規禁食, 患者入室后開放靜脈通路, 常規監測BP、HR、ECG和SpO2。患者平臥, 肩部略墊起,頭偏向健側, 患肢和身體并攏, 選取前、中斜角肌間隙的最上端并做標記。碘伏消毒后, 用22#針頭垂直刺入皮膚, 出現異感后(不必強求異感, 有突破感也可), 一手固定好針頭,另一手回吸無血開始注藥, 一邊注藥一邊回吸, 以防止藥物注入血管中。藥物注入完畢后壓迫穿刺點上方, 使藥液沿肌間溝向下擴散, 以達到麻醉效果更完善。
1.3 檢測指標 ①感覺阻滯時間:給藥后每隔1 min用針尖法測定注藥側上肢的痛覺感知情況, 患者訴痛感減輕為感覺阻滯起效時間, 痛感消失為感覺阻滯完善時間, 且記錄所需時間。②運動阻滯完善時間:注藥后到患肢不能自主活動的時間, 并記錄所需時間。③鎮痛持續時間:感覺阻滯完善到患者切口出現疼痛的時間為鎮痛持續時間。④不良反應:記錄氣胸、膈神經麻痹、霍納綜合征、局部麻醉藥中毒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和B組患者在年齡、身高、性別、體重及手術部位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A組和B組患者在BP、HR、SpO2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和B組患者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完善時間、運動阻滯完善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鎮痛持續時間明顯長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A組有1例發生霍納綜合征, B組有2例發生霍納綜合征, 兩組都未見其他并發癥。術后隨訪, 所有患者未發生任何神經損傷。

表1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手術部位情況比較( x-±s, n)

表2 兩組患者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完善時間、運動阻滯完善時間及鎮痛持續時間比較( x-±s)
利多卡因為氨酰基酰胺類中效局麻藥, 具有起效快、彌散廣、穿透性強、無明顯擴張血管作用的特點, 利多卡因起效約需5~15 min, 時效可維持60~120 min[1]。羅哌卡因為酰胺類長效局麻藥, 其高效、毒性小、心臟毒性和中樞神經毒性較輕, 是到目前為止臂叢神經阻滯的首選藥物, 但其起效時間較長, 為15~30 min, 持續維持時間6~10 h。前中斜角肌間溝頸前筋膜后是臂叢神經根部, 神經集中于此處, 注入一定量的局麻藥后上下擴散, 可阻滯臂叢神經全部, 阻滯完全且并發癥少, 是臂叢入路的首選[2]。此研究做兩種藥物配伍阻滯神經結果對比以觀察對臂叢神經阻滯的效果。
此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完善時間、運動阻滯完善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患者的鎮痛持續時間遠遠大于B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利多卡因和羅哌卡因配伍使用, 首先發揮了利多卡因起效快、穿透力強的優點, 彌補了羅哌卡因起效時間長的缺點, 使臂叢神經快速得到阻滯, 減輕患者的痛苦,也縮短了手術的等待時間。羅哌卡因的加入, 也發揮了羅哌卡因高效、低毒、長效的優勢, 使臂叢神經阻滯效果確切、完善。并且使臂叢神經阻滯時間延長, 更方便于手術時間需要較長的手術患者, 為患者減輕手術的痛苦。因此, 兩種局麻藥的配伍使用, 取長補短, 麻醉效果確切、可靠, 在基層醫院不失是一種較好的臂叢神經阻滯方法。
[1] 劉俊杰, 趙俊.現代麻醉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7:311.
[2] 范志毅.局部麻醉圖譜.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2:9-27.
2014-07-02]
110300 遼寧省新民市人民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