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
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治療腦栓塞所致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觀察
周立群
目的 觀察研究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治療腦栓塞所致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84例腦栓塞導致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有明顯的改善, 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腦栓塞所致大面積腦梗死患者使用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治療, 能顯著提高臨床的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的預后, 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乙酰谷酰胺;白蛋白;腦栓塞;大面積腦梗死
腦梗死又稱為“中風”, 其在所有中風中占70%~80%,近年來有明顯增高并趨向年輕化[1], 腦栓塞的發病急, 經常導致大面積腦梗死, 屬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危急癥。患者在發生該病后腦部水腫嚴重, 且病情發展迅速、兇險, 神經功能嚴重缺失, 死亡率較高。及早診斷并及時干預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 減少死亡率及傷殘率。本研究針對本院接收的腦栓塞導致的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使用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進行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現在將本次研究的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間接收的84例腦栓塞導致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 其中男53例,女31例, 年齡43~75歲, 平均年齡(56.3±4.7)歲。其中79例患者為前循環梗死, 5例患者為后循環梗死。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栓塞所致大面積腦梗死。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癥狀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基礎治療, 包括:血壓控制、吸氧、保護腦細胞、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護胃及營養支持。觀察組患者使用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進行治療, 使用0.6 g乙酰谷酰胺和250 ml的0.9%的生理鹽水溶合, 給予患者靜脈滴注, 連續滴注14 d。使用20%白蛋白50 ml給予患者靜脈滴注, 連續滴注7 d, 2次/d, 治療7 d后改為1次/d, 連續治療7 d, 一共治療14 d。另外給予患者每12小時使用4000 U低分子肝素進行皮下注射。對照組患者同樣每12 h使用4000 U低分子肝素進行皮下注射, 使用的脫水劑為甘露醇+甘油果糖。
1.3 指標觀察 根據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療效的判定。治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率為91%~100%;顯著有效:患者的改善率為46%~90%;有效;患者改善率為18%~45%, 無效:患者改善率在17%以下。總有效率=(治愈+顯著有效+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使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14 d之后, 觀察組42例患者, 治愈17例, 顯著有效18例, 有效4例, 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42例患者,治愈9例, 顯著有效11例, 有效8例, 總有效率為6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n (%)]
腦栓塞所致的大面積腦梗死會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腦水腫, 最嚴重的后遺癥在于神經功能的損傷[2], 白蛋白可以增加血漿膠體的滲透壓, 使梗死區的水腫癥狀減輕, 并且效果持久, 另外白蛋白還具有抗氧化, 修復血液屏障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患者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和其預后是否良好有重要關系。乙酰谷酰胺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分解成y-氨基丁酸及谷氨酸, 谷氨酸能夠促進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 而y-氨基丁酸能夠抑制谷氨酸的興奮毒性, 可以安全有效的改善大腦組織促進腦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 針對腦栓塞所致大面積腦梗死患者使用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進行治療,其治療效率明顯提升,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2.86%, 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66.67%,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比對照組好,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治療腦栓塞所致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 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預后, 減少患者的死亡率及病死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
[1] 曹興龍.乙酰谷酰胺聯合胞二磷膽堿治療腦梗死后遺癥30例體會.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1, 13(2):98.
[2] 劉培華, 王浩.乙酰谷酰胺聯合白蛋白治療腦栓塞的臨床研究.中國社區醫師, 2012, 14(3):75-76.
2014-06-27]
134300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