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 宋志紅
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價值和藥理
朱瑩 宋志紅
目的 對瑞舒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其藥理作用進行分析。方法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76例, 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37例給予阿司匹林治療, 觀察組39例給予瑞舒伐他汀治療,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均顯著改善, 且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瑞舒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顯著, 在動脈粥樣硬化防治中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動脈粥樣硬化;瑞舒伐他汀;藥理作用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1], 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有嚴重威脅[2]。為探討動脈粥樣硬化的有效治療方法, 作者選取76例患者, 分別給予阿司匹林與瑞舒伐他汀治療, 其中瑞舒伐他汀治療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動脈粥樣硬化患者76例, 所有患者均與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標準相符;其中男42例, 女34例, 年齡56~78歲, 平均年齡(65.3±2.8)歲;排除慢性感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患者。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37例,觀察組39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于睡前給予患者100 mg阿司匹林(山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2291)口服治療, 1次/d;觀察組給予瑞舒伐他汀治療:于睡前給予患者10 mg瑞舒伐他汀(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3246)口服治療, 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IMT進行測定, 檢測兩組患者LDL-C、TC及TG。LDL-C正常值3.37 mmol/L, TG正常范圍為低于1.7 mmol/L, TC正常范圍為2.9~6.0 mmol/L;IMT為0.9~1.3 mm為增厚, IMT為1.2 mm及以上為粥樣硬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 對照組與觀察組IMT、TC、TG及LDL-C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各指標均有顯著改善, 且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具體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改善情況分析( x-±s)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 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趨勢[3,4]。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心腦血管疾病對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有嚴重危害, 而近期諸多臨床實驗揭示, 他汀類藥物可促使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大大降低[5]。
瑞舒伐他汀屬于選擇性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由人工合成, 可有效降低人血漿內總膽固醇、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同時可對機體中血栓形成、炎癥反應及血管內皮功能異變等病理過程發揮影響[6]。瑞舒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理作用為:①抗炎效果:a.降低金屬蛋白酶:已有研究發現, 金屬蛋白酶對斑塊破裂有促進作用, 而瑞舒伐他汀可促使人體內生成金屬蛋白酶的量大幅降低, 從而促使動脈斑塊維持穩定;b.對白細胞介素表達過程予以抑制:該藥物可通過降低低密度蛋白質水平, 減少白細胞介素(由低密度蛋白質生成)水平, 抑制內皮細胞的分泌功能, 從而發揮保護內皮、抗炎性反應的效果。c.阻止核轉錄因子表達過程:瑞舒伐他汀可對核轉錄因子表達過程加以抑制, 避免患者出現醛固酮系統激活或血管擴張素等導致血液中自由基含量增加下引發的高膽固醇血癥。d.促使超敏反應蛋白水平降低:該藥物可促使患者血清內超敏反應蛋白水平降低, 同時可促使低密度蛋白及膽固醇水平降低, 降低血管內脂質沉積量,從而緩解巨噬細胞內膜的吞噬、浸潤作用, 以降低炎性反應因素釋放量。②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瑞舒伐他汀可抑制血小板活性, 減少血管內膜上的脂質沉積, 有效減輕內皮細胞所受損害, 從而促使血小板刺激降低。另外, 該藥物可促使SOD活力大大提高, 增強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對動脈斑塊形成有顯著抑制效果。③促使內皮功能有效改善:一氧化氮可通過減少血液平滑肌細胞增長、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張的作用發揮抗血栓效果, 而瑞舒伐他汀可促使一氧化氮水平提高, 對血管內皮作用予以調節。同時, 該藥物可對Rho蛋白質異戊二烯化功能予以抑制, 將一氧化氮合成酶予以激活,促使一氧化氮合成量升高, 同時可誘導患者內皮細胞發生增殖、遷移。
在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與觀察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分別采用阿司匹林與瑞舒伐他汀治療, 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治療前IMT、TC、TG及LDL-C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均顯著改善, 且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由此可見瑞舒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 瑞舒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顯著, 在動脈粥樣硬化防治中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史旭波, 胡大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誤區.中國循環雜志, 2014, 29(2):158-160.
[2] 羅甜甜, 田迪, 劉挺榕, 等.動脈粥樣硬化生物標志物在冠心病中的應用價值.廣東醫學, 2014, 35(1):144-147.
[3] 曹立平, 張治中, 張雨蒙, 等.環氧化酶2基因多態性與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患者預后的相關研究.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1):50-53.
[4] 姚樹桐, 秦樹存.內質網應激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和防治中的作用.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4, 30(2):364-365.
[5] 梁長在, 劉宏斌, 尹大一, 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炎性過程的無創影像學研究.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3): 277-279.
[6] 申麗紅, 梁小樂, 高旭光.急性腦梗死患者微栓子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相關性研究.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3):237-239.
2014-07-02]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藥劑科(朱瑩);河南省安陽市供電公司衛生所(宋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