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
在胸外科中應用微量鎮痛泵及護理體會
陶冶
目的 對微量泵靜脈鎮痛效果及護理措施進行探討。方法 140例開胸術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70例。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鎮痛。對照組患者采用哌替啶肌內注射的方法進行鎮痛,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靜脈微量泵進行泵入鎮痛,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治療方法、治療費用、鎮痛效果以及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并觀察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不良反應等。結果 在鎮痛效果方面, 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費用方面, 對照組低于觀察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患者的滿意程度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量泵對胸外科患者手術后鎮痛效果好, 費用較合理, 復發幾率小,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微量鎮痛泵;胸外科護理;護理體會
臨床經驗表明, 開胸手術后, 患者疼痛增加甚至導致并發癥的產生, 影響患者恢復。因此, 術后鎮痛護理就顯得十分關鍵[1]。近年來,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界對微量泵進行鎮痛的方法進行研究測試, 并將術后鎮痛視為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促進早日康復, 為術后的化療或放療贏得時間的重要環節, 研究表明, 臨床上鎮痛泵的治療效果明顯, 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歡迎, 值得臨床應用。本文選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本院進行救治的140例開胸術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70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治療方法、治療費用、鎮痛效果以及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進行比較。臨床上, 患者自控止痛法是患者通過計算機自行控制微量泵向體內注射止痛藥, 按需調控, 達到術后鎮痛目的。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本院進行救治的140例開胸術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0例。觀察組中男40例, 女30例;年齡28~47歲, 對照組中男46例, 女24例;年齡37~67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資料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哌替啶24~50 mg/次, 肌內注射,可根據患者需要每3~6小時內進行重復給藥。觀察組患者則采用日本產奧貝微量注射泵, 主要采用規格為3 ml/h及0.7 ml/h:手術方法獨特, 采用硬膜外麻醉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置管并測定麻醉平面。先推入0.23%布吡卡因, 再加上6~8 ml+0.3 mg芬太尼, 注射結束后, 接入微量注射泵。注射參數可根據患者情況自行調節, 適當進行增減。例如:對于身體狀況良好的患者, 可給予2 ml/h, 對于身體瘦弱, 年齡較大的患者, 可給予0.8 ml/h患者回到病房后, 應注意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當患者出現疼痛時, 可按下鎮痛泵的按鈕,啟動鎮痛泵, 進行注藥止痛。鎮痛泵可使用3~4 d。
1.3 護理干預 患者入院后, 可根據患者的健康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 及早發現并改變患者面對較劇烈疼痛時產生的悲觀、失望等情緒, 增強患者對疾病恢復的信心,向患者講述術后出現的現象。使患者正確對待術后切口疼痛,采取措施進行預防。使患者相信, 即使疼痛持續存在, 他們的生存質量也不會降低。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 把舒適護理理論融入開胸術患者的整體護理中, 減輕疼痛與不適。營造舒適安靜的休養環境, 保持病房內安靜、整潔, 光線明亮和良好通風。合理安排護理操作, 避免在操作中引起患者的擔憂及恐懼心理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合理的護理操作, 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治療給患者帶來的二次傷害。
1.4 評價標準 選取VAPS評分標準來評定患者的疼痛劇烈程度, 患者無痛感則分值評為0分, 痛感無法耐受極度劇烈評為10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40例患者在接受鎮痛治療后皆表示感覺較好, 心理狀態穩定均可進行自主活動。在鎮痛效果方面,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比較[n (%)]
疼痛是術后最常見的癥狀, 疼痛不僅給患者的精神上造成嚴重打擊或創傷, 疼痛加劇, 持續時間長, 還會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造成傷害。嚴重影響患者健康, 甚至導致嚴重并發癥。傳統的術后止痛方法是患者術后出現劇痛時, 注射哌替啶或嗎啡, 此種方法對鎮痛有一定效果。但前者不能達到完全鎮痛的效果, 而后者雖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但卻存在嚴重的并發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一種新的治療方案[2]。即術后硬膜外鎮痛的方法, 此種方法受到普遍重視和使用。胸外科手術時, 需進行全身麻醉, 待全身麻醉清醒后, 患者需要忍受劇烈的疼痛, 這不僅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精神創傷, 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等功能性障礙, 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微量鎮痛泵是以計算機控制泵小劑量間斷給予鎮痛藥, 維持患者基本不痛的水平, 即最低有效血藥濃度, 達到最佳止痛效果而無止痛藥量不足引起的疼痛不堪或過量產生的昏睡、呼吸抑制等癥狀, 故有利于術后康復。由患者自行控制, 解決了患者對止痛藥需求的個體差異。而且防止了藥物在短時間內過量, 提高了治療安全性。微量輸液泵作為基礎設備在臨床上值得廣泛使用。
[1] 李云, 閆華, 趙一軍.微量鎮痛泵在胸外科的應用及護理體會.山東醫藥, 2012, 43(5):52.
[2] 于曉娜, 沈桂英.微量泵注射硝普鈉的護理體會.海軍醫學雜志, 2012(09):134-137.
2014-06-20]
130021 吉林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