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王可人 葉玉琴
表面肌電圖在腦卒中后面癱中的應用
江雪 王可人 葉玉琴
目的 本研究對腦卒中后面癱患者進行表面肌電圖檢測, 探討表面肌電圖是否可以用于評價中樞性面癱的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方法 對24例中樞性面癱患者行表面肌電圖(SEMG)檢測與House-Brackman分級量表(H-B量表)評分, 之后對患者行電針治療, 并再次行SEMG及H-B量表評分, 然后將二者進行比較, 分析兩種評價方法的差異, 并對電針治療中樞性面癱患者的效果進行探討。結果 表面肌電圖與H-B量表對腦卒中后面癱程度及電針治療后的比較, 均未見顯著性差異, 說明表面肌電圖可以作為一種較為客觀的評價方法。結論 表面肌電圖是可以作為評價腦卒中后面癱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的一種客觀方法。
表面肌電圖;針刺治療;腦卒中后面癱
中樞性面癱的治療在臨床中往往被忽略[1]。隨著腦卒中發病率的逐年上升, 中樞性面癱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近年來針刺在治療中樞性面癱上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但缺乏較明確的神經電生理依據。表面肌電圖(SEMG)作為一種無創的電生理診斷方法, 能夠快速、客觀的反應肌肉神經的功能狀態,目前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神經肌肉方面的診斷中[2]。作者在從事臨床工作中, 針刺治療中樞性面癱, 并以表面肌電圖為評估的客觀指標觀察治療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吉林大學第四醫院康復科住院治療的中樞性面癱患者24例, 均為單側發病, 其中男14例, 女10例, 年齡最大為70歲, 最小為42歲。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1995年我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3];②經頭顱MRI/CT檢查證實, 有明確面神經功能缺損的定位體征;③首次發病或既往有卒中病史, 但沒有面癱后遺癥;④所有患者均診斷明確為中樞性面癱并且病程在10 d~3個月以內, 意識清楚, 生命體征平穩;⑤排除昏迷、認知功能障礙及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對納入研究的患者, 針灸治療前予第一次表面肌電圖檢測與House-Brackman分級量表局部評分(H-B量表)評價, 針灸治療后予第二次表面肌電圖與H-B量表評價, 通過對比針灸治療前后兩次評價, 比較表面肌電圖與H-B量表之間評價方法的差異。
1.4 評價指標 表面肌電圖分析指標主要分為頻域分析和時域分析, RMS是通過把原始肌電信號整流濾波之后轉換成正向的波形, 代表了肌肉的平均能量, 與肌力呈正相關性,屬于時域分析。
1.5 治療方法 應用清除自由基、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一般藥物的基礎上給予電針治療。針灸取穴:頰車、承漿、百會、地倉、翳風、顴髎、下關、合谷等穴,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 面部穴位取患側、翳風取患側, 合谷取健側, 選用“華佗牌”1.5寸毫針常規針刺, 得氣后選用“華誼牌”G6805-2A型電針治療儀, 分別連接地倉(+)與頰車(-),下關(+)與翳風(-), 波形:疏密波;頻率:5~10Hz;時間:35 min/次;采用YP-ⅡA型TDP照射燈以患側耳部為中心照射。針刺每周5 d為一個療程, 每個療程休息2 d, 共治療4個療程。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采用χ2檢驗, 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種評價方法治療前的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后腦卒中后面癱顴肌群H-B量表評分與SEMG評價的比較
結果表明表面肌電圖不僅可以用于評價中樞性面癱的嚴重程度, 而且可以作為評價其治療效果的一種方法。
通過本研究結果表明, SEMG與H-B量表在用于中樞性面癱的評價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表面肌電圖不僅可以用于評價中樞性面癱的嚴重程度, 而且可以作為觀察治療效果及評價預后的一種方法。由于H-B量表是目前公認信度較高的面癱評價量表,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SEMG評價面癱也是相對有效而且可靠的。且由于SEMG是一種客觀的神經電生理檢查手段, 可以較H-B量表提供更準確的客觀指標來評價腦卒中后面癱的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SEMG為評價面癱提供了一種安全、簡單、無創有關面部肌肉功能狀況的檢查手段,臨床前景應用比較廣闊。當然, 由于客觀條件有限, 本研究樣本較小, 對于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 表面肌電圖具備的優點是量表評價和針式肌電圖所不具備的, 所以值得臨床進一步的全面推廣和深入研究。
[1] 王琴.針灸治療中樞性面癱研究進展.2012年中國針灸學會學術大會論文集, 2010:363.
[2] 陳灝.肌電圖對急性周圍性面癱標準化治療預后的評估價值.右江醫學, 2011,39(2):151-151.
[3]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29(6):379-381.
130011 長春,吉林大學第四醫院康復醫學科(江雪);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乳腺外科(王可人);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神經內科(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