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娜
·藥物與臨床·
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效果觀察
劉善娜
目的 對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選取本院60例需中止妊娠的瘢痕子宮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患者, 采用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方法;對照組30例患者, 采用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引產成功率優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觀察組患者的宮縮發動時間長于對照組, 但在總產程、產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等情況的比較上, 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觀察組患者的胎盤胎膜殘留、胎盤粘連少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此外, 觀察組患者2例出現惡心、1例出現嘔吐、4例發生發熱等不良反應;對照組只有4例發生發熱等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特殊處理。結論 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效果好, 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瘢痕子宮;終止妊娠;米非司酮;依沙吖啶;效果
瘢痕子宮形成主要原因是剖宮產手術, 其次是子宮內良性腫瘤剔除之后所引起的, 因為患者瘢痕處容易發生破裂出血現象, 嚴重威脅著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近些年來, 隨著剖宮產率的顯著提高, 術后再次妊娠需要中期引產的人數也相應增多。如何通過安全有效的方法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 且避免因子宮破裂而發生大出血等并發癥是臨床醫護人員面臨的首要問題[1,2]。本文對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探討, 具體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60例瘢痕子宮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進行終止妊娠。且所有孕婦的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及肝腎等功能檢查均正常。觀察組30例孕婦, 年齡22~43歲, 平均年齡(30.8±3.0)歲, 其中初產婦10例, 經產婦20例, 孕周13~27周, 平均孕周(24.5±3.0)周,孕次2~4次, 平均孕次(2.43±0.75)次, 產次1~3次, 平均產次(1.13±0.22)次;對照組30例孕婦, 年齡21~42歲, 平均年齡(29.9±2.5)歲, 其中初產婦12例, 經產婦18例, 孕周14~26周, 平均孕周(25.0±2.5)周, 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50±0.55)次, 產次1~2次, 平均產次(1.0±0.10)次;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等進行分析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
1.2 終止妊娠方法 兩組患者在排空膀胱尿液后取仰臥位,選擇下腹部正中、 宮底下2~3 橫指下方略偏左或偏右較空虛的部位作為穿刺點, 并進行常規消毒, 以腰穿針進針, 經過兩次明顯落空感后即進羊膜腔內, 拔出針芯, 見羊水溢出后接上注射器, 將準備好的100 mg 依沙吖啶藥液注入, 注入完畢后拔出穿刺針, 穿刺處用消毒紗布壓迫 2~3 min 后固定。觀察組在羊膜腔注入依沙吖啶后, 口服50 mg米非司酮 , 并且每隔 12 h 加服 1 次, 連服 3 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宮縮發動時間、引產時間、總產程、產后出血量、住院時間、胎盤胎膜殘留、胎盤粘連等相關指標, 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通過t檢驗方法, 對統計學資料進行方差分析,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30 例產婦全部引產成功, 無失敗病例, 引產成功率 100%, 對照組 30例產婦引產失敗3 例, 成功 27例, 引產成功率90%, 觀察組患者的引產成功率優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宮縮發動時間、總產程、產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等情況比較具體見表1??梢钥闯? 觀察組患者的宮縮發動時間長于對照組, 但在總產程、產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等情況的比較上, 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觀察組30例患者, 10例發生胎盤胎膜殘留, 3例發生胎盤粘連, 對照組30例患者, 22例發生胎盤胎膜殘留, 8例發生胎盤粘連。觀察組患者的胎盤胎膜殘留、胎盤粘連少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具體見表2。此外, 觀察組患者2例出現惡心、1例出現嘔吐、4例發生發熱等不良反應;對照組只有4例發生發熱等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特殊處理。
表1 兩組患者宮縮發動時間、總產程、產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等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宮縮發動時間、總產程、產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等情況比較(±s)
組別宮縮發動時間(h)總產程(h)產后出血量(ml)平均住院時間(d)觀察組3022.53±1.587.2±1.25142.40±443.70±1.00治療組306.95±1.8113.3±1.40165.40±50.735.35±0.80 t 10.237412.344510.248110.2893 P<0.05<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胎盤粘連、胎盤胎膜殘留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比較
近年來, 隨著剖宮產率的逐年上升, 如何增加瘢痕子宮終止妊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引起了臨床醫生的關注。瘢痕子宮患者的引產危險性極高, 且具有嚴重的并發癥, 甚至有危及孕婦生命的可能。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是引產的主要方法, 其作用機理為胎盤絨毛、蛻膜變性壞死, 胎盤組織細胞受到破壞, 溶體崩解, 進而釋放磷酸酯酶, 使前列腺素在體內由花生四烯酸所合成, 從而使子宮收縮, 引發流產。但由于依沙吖啶引產存在時間長, 會增加宮縮過頻、過強、軟產道損傷、胎盤殘留、大出血的幾率[3-6]。再加上中期妊娠宮頸管不成熟, 宮頸處于擴張的潛伏期, 孕婦會發生宮縮乏力、產程延長、宮頸裂傷的現象, 甚至會出現子宮破裂的可能。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劑, 它通過作用于子宮內膜, 使體內的孕激素不能發揮作用, 會引起蛻膜組織變性, 加進宮頸的軟化, 誘發宮縮的發生。此外, 米非司酮還可使內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使蛻膜組織發生變性、水腫及壞死, 通過滋養細胞的凋亡, 使蛻膜與絨毛膜板分離, 胎盤、胎膜易于完全剝離, 影響妊娠維持, 從而降低不全流產發生率, 減少產后出血量[7-9]。
本文觀察組30例患者, 采用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方法;對照組30例患者, 采用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方法。觀察組患者的引產成功率優于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的宮縮發動時間長于對照組, 但在總產程、產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等情況的比較上, 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胎盤胎膜殘留、胎盤粘連少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此外, 觀察組患者2例出現惡心、1例出現嘔吐、4例發生發熱等不良反應;對照組只有4例發生發熱等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特殊處理。
綜上所述, 米非司酮與依沙吖啶聯合應用于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 能夠縮短產程, 減少疼痛, 降低了宮縮乏力與宮頸裂傷的發生, 減少產后出血量, 安全可靠, 相對單用依沙吖啶并發癥少, 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1] 楊嘉瓊.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觀察.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1, 24(4):1531.
[2] 李娜,尹艷英.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生, 2012, 50(17):84-85.
[3] 楊芳.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療效觀察.中國現代醫生, 2012,50(24):62-63.
[4] 李玉光.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溶液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22(11):1197-1198.
[5] 楊秋霞,夏迎春,李茂珍.依沙吖啶聯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效果分析.社區醫學雜志, 2013(11):49-50.
[6] 張桂英,陳月花,王志芹,等. 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療效觀察.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3): 2544-2545.
[7] 嵇永黛.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觀察.中國醫療前沿, 2009(22):47.
[8] 孫玉東.米非司酮聯合乳酸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128例臨床觀察.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34):82.
[9] 黃遠菊.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臨床觀察及護理.臨床醫藥實踐, 2013, 22(10)786-788.
265701 龍口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