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護理干預在ICU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效果研究
王榮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ICU非計劃性拔管中的護理效果。 方法 選擇2010~2011年患者530例, 根據是否給予護理干預分為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和對照組(不給予護理干預)兩組各265例,觀察2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的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比對照組顯著降低。結論 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能顯著降低ICU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
非計劃性拔管;護理干預;效果
非計劃性拔管是指多種原因導致患者插管脫落或未經醫護人員同意, 患者將插管拔除, 包括醫護人員操作不當引起。而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變化快, 在體內常需留置多種導管,無形中增加了非計劃性拔管的風險, 管道維系著患者生命,非計劃性拔管成為ICU的護理不良事件, 一旦發生可造成患者損傷, 給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經濟負擔, 可能造成患者住院時間延長, 甚至危及生命, 同時增加了重新插管率, 增加了院內感染機會, 也存在護患糾紛的隱患。因此積極尋求有效的護理干預確保患者置管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者回顧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530例患者的導管護理實施護理干預, 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011年患者530例, 其中男364例,女166例, 年齡12~82歲, 每位患者均帶有1~5條數量不等的管道, 將收治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65例患者。每天由護理組長統計非計劃性拔管次數。管道種類包括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套管、各種引流管、動靜脈置管、胃管、尿管、空腸營養管等。兩組一般資料及病情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嚴密觀察病情、意識狀態、管道常規維護。干預組采用專科護理干預。
1.2.1 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 患者的機體狀態、有無非計劃性拔管的危險因素:患者的意識狀態有無意識障礙、煩躁不安、情緒心理反應有無焦慮、既往病史、患者年齡、插管固定難易程度、有無尿道松弛、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者氣囊壓力是否正常有無漏氣、系帶固定是否牢固及患者對置管認識程度, 是否配合等進行全面評估。
1.2.2 妥善固定導管, 并保持一定活動度, 避免過緊或過長、扭曲、折疊。采取預防性加固措施固定導管如胃管、鼻飼管采用寬10 cm膠布上端固定在鼻部, 下端將膠布分成兩條交叉固定胃管或鼻飼管。經口腔氣管插管者用兩條膠布交叉固定后, 再用系帶將氣管導管與牙墊再次固定, 沿一側耳廓繞過枕后在另一側耳廓上方打結, 松緊以能容納1指為宜。鎖骨下中心靜脈穿刺者在皮膚表面用縫線固定后再貼敷貼。1. 2. 3 密切觀察病情, 及時巡視檢查導管連接是否緊密, 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2.4 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 主動滿足患者的需求。
1.2.5 采取有效的肢體保護性約束, 患者使用約束的關鍵是設法使手掌無法握成拳[1], 約束的肢體處于功能位置, 對意識障礙的患者采取肢體約束時松緊度以1指為宜, 雙手距離導管至少20 cm[2], 以功能位固定在肢體兩側, 側臥時固定在同側, 對輕度不合作患者可以只約束腕部, 約束帶系在患者手指觸碰不到的位置, 以防患者自行解脫, 腹部引流管及尿管放置合理, 避開雙手活動范圍定時檢查約束, 每2 h松解約束帶,幫助患者被動活動, 減輕約束引起患者的不適感, 翻身時適當解開約束帶, 扶持雙手, 防止非計劃性拔管[3]。
1.2.6 做好床邊交接班, 床頭懸掛警示牌要求護士每班確定管道的位置、深度、固定情況, 每班嚴格交接班, 定時測量氣囊壓力, 并且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特別針對夜班護士,要求密切關注置管患者情況, 防范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
1.2.7 加強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對清醒患者給予心理支持, 消除患者焦慮、恐懼心理, 講解留置管道的意義、非計劃性拔管的后果。對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 采取非語言溝通技巧如手勢、點頭或通過手寫板寫字或圖片讓患者表達自己的想法, 加強溝通使其認識到置管的重要性, 增強置管后的保護意識;鼓勵家屬探視時多安慰患者使患者最大限度配合治療。
1.2.8 對煩躁的患者及時與醫生溝通, 遵醫囑使用鎮靜劑,密切觀察鎮靜用藥后的反應。
1.2.9 關注患者的舒適感受 經口氣管插管長時間張口引起患者口咽脹痛不適;胃管致患者咽部腫痛、惡心;留置尿管存在尿路刺激癥狀, 根據患者不同感受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1. 2. 10 規范護理操作程序, 加強護士的培訓, 讓每位護士掌握非計劃拔管的概念、原因、危害性, 從思想上重視, 掌握各種導管的固定技巧、護患溝通技巧、非計劃性拔管的應急處理[4]。行口腔護理、翻身、移動患者時雙人合作, 不可牽拉管道, 轉運時有專人管理管道, 頭部不過分后仰或抬高。1. 2. 11 將非計劃性拔管納入護理質量考核范疇, 確定為護理不良事件, 逐級上報, 護士做到人人知曉。同時加強督導,對重點時段、重點人員、重點環節不定時督導, 減少由于護士原因導致的非計劃性拔管或脫管, 做到防患于未然。
1.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經過整理后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完成,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在非計劃性拔管發生例數較對照組低。兩組發生例數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變化快, 常需在體內留置多種導管, 管道維系著患者生命, 非計劃性拔管成為ICU的護理不良事件, 一旦發生給患者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嚴重威脅著醫療護理安全, 因此積極尋求有效的護理干預確保患者置管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非計劃性拔管存在許多風險因素如患者年齡、意識、心理因素、導管因素;醫護方面存在缺乏風險評估;忽略舒適的插管途徑;缺乏有效的導管固定;缺乏有效的肢體約束;不當的醫療護理操作;巡視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護患溝通等多種因素, 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患者病情惡化, 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針對上述問題作出改進, 對干預組實施護理干預, 結果表明干預組中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經統計分析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 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降低ICU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 保證患者的置管安全, 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 全面提升ICU護理服務質量, 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1] 方子茹, 高明榕, 張妙因, 等.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氣管插管病人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與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3):16-18.
[2] 李艷華. ICU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護理研究, 2010, 12(24):3369.
[3] 馬盈盈, 楊彧, 范艷華, 等.分指約束手套對SICU病人意外拔管的預防效果.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17):109.
[4] 陶舜梅.ICU氣管插管病人非計劃性拔管原因分析及護理安全管理對策.家庭護士, 2008, 6(6):1459.
442200 湖北省竹山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