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敏
助產士職業暴露的現狀調查分析
趙新敏
目的 為了解助產士職業暴露現狀, 以尋求降低助產士職業暴露的有效措施。方法 調查2012年9月~2013年8月, 本校三所附屬醫院產房工作的46名助產士, 助產工作中發生的職業暴露情況。結果 被調查的46名助產士均有不同程度被針頭刺傷、血液污染、 羊水污染等職業暴露經歷。結論 助產士是發生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 醫院應加強助產士的職業培訓, 提高助產士的防護意識;工作中嚴格操作規程, 掌握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 以降低職業暴露發生率。
助產士;職業暴露;防護措施
助產士在觀察產程, 接產過程、人工破膜、會陰縫合、清宮、臍靜脈注射、催產素注射等操作時極易接觸產婦的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發生銳器刺傷。國外有研究顯示:在最具職業危害的相關科室中, 分娩室排在了第2位[1]。為了解助產士職業暴露現狀, 分析原因, 以尋求降低助產士職業暴露的有效措施, 特對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的三所附屬醫院共46名助產士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職業暴露情況調查,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本校三所附屬醫院產房工作的46名助產士, 均為女性, 包括副主任護師1人, 主管護師9人, 護師16人, 護士18人, 進修生2人。年齡20~51歲, 平均年齡28歲。
1.2 方法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 共發放46 份, 收回46 份,問卷全部有效, 回收率為100%。調查內容:2012年9月~2013年8月, 助產工作中是否受到過血液/體液的濺污,是否受到過銳器損傷、采取的緊急處理措施、產婦化驗情況、明確化驗后的預防性治療、自我防護意識及防護措施等幾方面。
調查的46名助產士每人≥2次不同程度的職業暴露,最多發生12次。發生職業暴露后能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92%的助產士會追蹤暴露源的血液檢測結果;操作時, 均能做好一般防護措施, 但對戴雙層手套12%的助產士認為關系不大;對已知產婦有血液傳播性疾病時, 只有20%的助產士戴防護眼鏡及穿防滲透的隔離衣, 80%的助產士認為只要小心點就可以了。職業暴露發生率為100%。見表1。

表1 助產士職業暴露發生調查表
3.1 助產士發生職業暴露的主要途徑是被污染的針刺傷、血液污染、羊水污染, 約占74.36%。有研究表明, 被污染銳器刺傷1次, 感染HIV的危險性為0.3%, 感染乙肝的機會為10%~33%(未注射疫苗者);感染丙肝的機會為1.2%~10%[2]。本次調查發現, 助產士針刺傷發生中, 主要還是會陰縫合過程中發生針刺傷。助產士職業特殊, 工作節奏快, 工作量大,精神高度緊張, 接產過程中長時間接觸產婦的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排泄物等, 產后還要處理大量的醫療廢物, 這些都很可能感染HBV、HCV、HIV、淋病、梅毒等, 它們可通過血液傳播或破損的皮膚黏膜傳播[3]。本次調查結果 顯示46名助產士在1年中職業暴露發生率為100%。由此可見,助產士是發生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
3.2 提高助產士的防護意識, 做好自身防護措施 加強助產士的職業培訓是有效減少職業暴露的措施之一, 學習《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工作管理制度》, 強化助產士標準預防觀念, 提高助產士的職業防護意識;熟練掌握標準預防技術、自我防護措施以及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方法流程, 建立安全防護管理制度。同時, 通過培訓, 使助產士充分認識到助產職業的高危性, 在具體操作時, 必須做好防護措施, 自覺遵守防護要求, 使之成為習慣性行為。
3.3 減少針刺傷、血液污染、羊水污染 助產士在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注意力集中, 避免銳器損傷。在接產過程中要保證光線充足、選針合適, 正確使用各種縫合器械,操作后規范處理醫療廢物。嚴格掌握消毒、隔離技術, 提高洗手的依從性和正確性。接觸血液/體液時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正確戴帽子、口罩, 眼罩、防護手套、防水套袖, 防護圍裙和長筒膠靴, 盡量使用一次性衛生用品。直接與血液或體液接觸或可能接觸后, 應立即洗手和手消毒。
3.4 掌握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 ①被污染的銳器損傷:立即在傷口旁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持續輕輕擠壓, 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盡可能擠出損傷處血液, 再用流動水和肥皂水徹底沖洗;沖洗后用碘伏消毒局部, 必要時進行外科處理。②血液、體液意外濺入口鼻腔、眼睛, 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 皮膚污染則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復沖洗。③全身處理。暴露于乙肝、艾滋病、梅毒患者:除進行緊急的局部處理, 應對暴露源的病毒載量進行評估, 在相應時間內根據暴露源的不同進行用藥, 并分別在相應時間內進行跟蹤、隨訪和心理疏導。
[1] Beltrami EM, Williams IT, Shapiro CN, et al. Risk and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0,13(3):385-407.
[2] Gershon RR, Pearse L, Grimes M, et al. The impact of multifoeused inter-ventions on sharps injury rates at an acute-care hospital.Infect ControlHosp Epidemiolt, 1999, 20(12):806-811.
[3] 郝彥娟, 王明芳, 徐麗華.產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及預防策略.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7, 24:62-63.
473058 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