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芳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ICU 山西 運城 044000
優質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管淑芳彭慧軍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ICU 山西 運城 044000
目的:針對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的護理工作中實施優質基礎護理干預的重要性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38例ICU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即試驗組和參照組。試驗組患者實施優質基礎護理干預,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為94.74%,參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52.63%,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試驗組患者的死亡率與醫院感染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在ICU的護理工作中開展優質基礎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ICU;優質護理;重要性;臨床效果
ICU是重癥加強護理病房,主要將病情嚴重的患者集中起來,在儀器、技術、人力、物力中給予最好的保障,期待患者的病情恢復,可以獲得良好的救治工作。在ICU的患者均進行24小時的密切監護工作,患者及家屬對病情恢復及護理等級的要求很高[1]。因此,筆者針對在ICU的護理工作中實施不同護理模式進行研究,現具體報告如下。
基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38例ICU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加治療,并在同意書上簽字。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其中參照組患者為19例患者,男性患者為10例,女性患者為9例;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3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75歲,平均年齡為(46.7±3.4)歲;體重范圍46~87千克,平均體重為(62.1±2.1)千克;其中有6例患者為急性心梗死,有4例患者為急性心力衰竭,有5例患者為冠狀動脈搭橋術,其他疾病的患者為4例;試驗組患者為19例患者,男性患者為8例,女性患者為11例;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4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76歲,平均年齡為(47.2±3.5)歲;體重范圍47~88千克,平均體重為(61.3±3.1)千克;其中有5例患者為急性心梗死,有6例患者為急性心力衰竭,有5例患者為冠狀動脈搭橋術,其他疾病的患者為3例。兩組患者從上述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
研究方法: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模式進行治療,而試驗組患者實施優質基礎護理干預模式,主要內容如下:①轉變護理觀念:為了可以提供更優質的護理,確保順利開展護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工作意識。主要通過宣傳教育轉變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將以往“以疾病為中心”的思想轉變成“以患者為中心”,使護理人員可以認識到優質基礎護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將患者放在第一位,滿足患者一切合理性要求,并且保證患者治療的安全性,減輕因護理操作給患者造成的痛苦[2]。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加強患者的心理素質。同時還需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技術與基礎臨床護理知識。②合理人員調配:因為在重癥監護室中的患者病情均比較嚴重,病情較為復雜,并且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較多。待患者進行手術后回到病房后,如何進行合理調配工作與交接工作等環節。確保護理人員的常態化及標準化,使ICU的護理工作可以順利有效的進行。我院現在實施的是二班制(12小時工作制)和浮動工時,每班每位護士接1~2名病人,依據病人病情輕重,由帶班組長根據各個護士專業水平合理分配病人,重病人較多時由護士長安排人員加班并計算工時,保證護理工作可以有效的進行,同時注意護理人員合理搭配,例如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搭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③完善制度:因為ICU的特殊性,護理人員需要對探視時間進行嚴格的規定,同時對ICU中的每張病床進行責任包干制度,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管理與監測,包括:觀察患者的病情、基礎的生活護理、術前準備工作、臨床護理操作治療等。責任包干制度可以確保護理全程及患者可以連續實施的整體責任護理。同時還要明確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如發現臨床護理中的漏洞及問題,需要及時指出并解決。還要制定明確的監管制度,加強護理效率與質量。
統計學分析:以上兩組患者實驗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21.0)進行分析研究,計數資料、計量資料采取X2、t進行檢驗。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在ICU中開展優質基礎護理干預模式的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要高于常規護理模式的參照組患者,即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為94.74%,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52.6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詳細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
比較兩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率及死亡率:試驗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兩組醫院感染率及死亡率
ICU中有中心監護站,護理人員可以直接觀察到所有病床,ICU病床邊必須配有監護儀多功能呼吸治療機、心電圖機、輸液泵、氣管插管、麻醉機等器材。其中ICU中主要的收治對象為進行過大手術之后、進行心肺復蘇、敗血癥、重癥休克的患者等。
ICU的患者需要實施優質基礎的護理干預,優質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優質的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需要有效的了解患者自身情況、病情、需求等。同時還需要對護理人員的責任進行明確,有助于順利的進行交接工作[3]。
在開展優質護理工作時也需要嚴格的要求護理人員,護理人員需要定期的進行統一培訓學習,加強專業技術及基礎護理知識。為了確保護理質量,護士長每天都需要進行巡房,對基礎護理的落實工作進行檢查,同時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此外還要加強對病房環境的管理,為患者營造舒適、安心的治療環境,可以在病房中放置一些綠色植物,在美化病房的同時也為患者及醫護人員提供一個優美的工作環境。
綜上所述,在ICU護理工作中開展優質基礎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不僅提高了護患關系,同時也降低了ICU中的死亡率及醫院感染率,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1]韓麗松.優質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2,11(5):1036.
[2]楊冬琴.重癥監護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策略與措施[J].現代養生,2013,11(8):1253-1254.
[3]李惠,鐘夢飛.優質護理服務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4(3):134-135.
R473
B
1009-6019(2014)08-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