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暉
湖南省隆回縣周旺中心衛生院外科 湖南 隆回 422215
腹腔鏡在腹部外科急腹癥診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胡暉
湖南省隆回縣周旺中心衛生院外科 湖南 隆回 422215
目的:分析探討腹腔鏡在腹部外科急腹癥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將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間收治的212例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行腹腔鏡診療,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方式,總結腹腔鏡在腹部外科急腹癥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相比無顯著性差異,但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時間更短、術后切口感染率更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腹腔鏡技術診斷和治療腹部外科急腹癥具有明顯的優勢,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易被廣大患者及普外科醫師所接受,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
腹腔鏡;急腹癥;診療;應用價值
急腹癥是腹部急性疾病的總稱,是普通外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常見的急腹癥包括潰瘍病急性穿孔、急性闌尾炎、急性膽道感染及膽石癥、急性胰腺炎等,常以腹部急性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偶有伴隨全身反應。臨床上采用的主要治療方法多為開腹手術,但因其具有創傷大、恢復慢等缺點,不易被廣大患者接受[1]。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腹腔鏡的成熟與發展,腹腔鏡技術在急腹癥中的診療價值也逐步提高,正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治療中,使一大部分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開腹手術。本文采用腹腔鏡技術對我院急腹癥患者進行診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6例,女96例,年齡20~70歲,平均(40.5±10.6)歲,病程7~68h,實驗組和對照組均106例。所有患者均經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確診為急腹癥,包括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粘連性腸梗阻。本研究資料急性消化道穿孔39例、急性闌尾炎113例、急性膽囊炎48例及粘連性腸梗阻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構成比、臨床癥狀及患病時程和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采用直接剖腹探查術,實驗組采用腹腔鏡探查明確診斷后,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患者術中情況,若在腹腔鏡下難以完成手術的患者施行中轉開腹手術。患者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手術前進行常規補液、抗感染處理,術前準備同常規開腹手術。本組病例均采用氣管插管全麻,通過二氧化碳氣體建立人工氣腹后,將腹腔鏡頭和操作鉗插入體內,探查肝、膽囊、胃等有無病變及病變程度,根據患者病情建立操作孔,如腹腔有滲液或血液,應充分沖洗腹腔,并將引流管置于腹腔。急性膽囊炎行膽囊切除術,急性闌尾炎患者行闌尾切除術,根據闌尾探查闌尾病變程度,分別用普通鈦夾夾閉闌尾系膜,或用絲線結扎,切除闌尾,殘端均未包埋,粘連性腸梗阻行腸粘連松解術,如有腸管壞死,則行壞死腸管切除。對照組患者采用的傳統開腹方式,即行右上腹直肌切口完成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及膽囊切除術[2]。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兩組消化道穿孔患者出院后均服用奧美拉唑鈉6~12周,并按時隨訪,比較兩組術后切口感染率、術后恢復情況等。

實驗組患者中有2例急性闌尾炎、1例消化道穿孔及1例腸粘連需中轉開腹手術,其余均順利在腹腔鏡下完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術后切口感染率明顯降低,能較早下床活動,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胃腸道功能恢復較快,術后未發生腹腔大出血、膽管膽道損傷、消化道損傷等并發癥,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急腹癥是普外科常見的急癥,因其發病急且重多采用開腹手術,但多數患者上消化道穿孔、膽囊穿孔后,有大量的刺激性胃酸、膽汁、胰液及食物殘渣等進入腹腔,進而出現急性腹膜炎等,嚴重者可導致休克[3]。
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成熟與發展,腹腔鏡被廣泛應用于急腹癥的手術治療中,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尤其受到年輕女性患者的青睞[4-5]。在腹腔鏡下進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切除闌尾、切除膽囊等操作,方法簡便、無需開腹,減少了手術過程中對腹腔的刺激,避免了傳統開腹手術創傷性大、切口不易愈合的缺點;在術中充分沖洗腹腔,大大減低了術后殘余感染及腸粘連的風險;整個手術過程均在腹腔鏡下進行,視野寬闊、操作機器細長,可使積液清潔徹底,提早了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此外,腹腔鏡技術還是一種低危險、高信息量的診斷方法,有助于早期做出正確的診斷從而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腹腔鏡可以準確判斷是否有腹內臟器損傷及損傷程度,以便決定是否進行開腹手術,及選擇合適的切口和術式,因此,對閉合性腹部損傷有重要的診治價值[6-7]。
本試驗結果表明,腹腔鏡技術可同時實現急腹癥的早期診斷和微創治療,本試驗實現了如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腸粘連解除術、潰瘍的穿孔修補術等治療與直接行開腹手術的對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技術進行膽囊切除術、闌尾切除術、腸粘連解除術、穿孔修補術等治療,手術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切口感染率明顯降低,能更早下床活動(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用于診療普外科急腹癥患者,能夠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使患者較早下床活動,且對患者的創傷非常小,與傳統的開腹探查手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雖然費用較高,但隨著現代醫學的進一步發展,腹腔鏡應該在急腹癥的診療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1]何飛.腹腔鏡在普外急腹癥診療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3,1(2):19-20.
[2]蘇耀榮.腹腔鏡在普外科急腹癥診斷與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4,11(12):34-35.
[3]崔虎嘯.腹腔鏡在普外科急腹癥診治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6):116-117.
[4]陳輝.腹腔鏡在外科急腹癥的診治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1):2644-2645.
[5]仲永,翟海英.普外急腹癥中應用腹腔鏡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1,2(5):1971-1972.
[6]白彥宏.急診腹腔鏡手術在外科急腹癥診療中的應用[J].宜春學院學報,2009,31(6):150-152.
[7]唐繼華.腹腔鏡在外科急腹癥中的應用研究[J].微創醫學,2011,6(5):454-456.
R604
B
1009-6019(2014)08-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