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榆嵐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 四川 宜賓 644000
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療效分析
黃榆嵐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 四川 宜賓 644000
目的:探討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82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僅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合鹽酸氨溴索注射治療,比較2組聽力恢復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2組治療前在鼓室壓和語頻氣導聽閾指標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3個月后實驗組在上述指標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鹽酸氨溴索利于促進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質分泌,改善纖毛功能,聯合中耳炎常用藥地塞米松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促進預后,值得借鑒推廣。
鹽酸氨溴索;地塞米松;分泌性中耳炎;療效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能引起聽力減退、言語障礙等并發癥[1]。近年來,臨床多采取鼓膜穿刺、全身用藥來治療中耳炎,但療效普遍不理想。研究發現,鹽酸氨溴索對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療效,本文據此采用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療法來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噪音性聽力損傷、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臨床表現:聽力下降、耳鳴、鼓膜混沌等。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齡18~58歲,平均(43.1±3.4)歲;病程30~64d,平均(32.3±3.2)d。將82例患者依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2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行鼓室內注射治療,選用帶鼓膜穿刺針頭的注射器眼鼓膜邊沿進入中耳腔,抽取腔內積液至帶氣泡液體出現,退出針頭;對粘稠或膠凍狀分泌物改用9號針頭連接負壓吸引器抽吸。之后外耳道消毒后注射藥液,對照組注射5mg地塞米松溶液(吉林精優長白山藥業),1次/7d,30d為1療程;實驗組注入鹽酸氨溴索15mg和地塞米松5mg混合液,1次/7d,30d為1療程。2組注射完畢均保持頭偏向一側,按壓耳屏直至感覺有藥液流出咽喉。療程結束后若未愈則繼續行鼓室內注射(方式同上)。2組治療期間給予口服抗生素支持治療。隨訪3個月后2組治療前后鼓室壓和語頻氣導聽閾變化;
臨床療效評定:①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鼓室導抗圖由B型或C型轉為A型,或由B型轉為C型。言語頻率聽閾<25dB,或達健耳水平;②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鼓室導抗圖由B型轉為C型,聽力提高>20dB;③有效: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改善,鼓室導抗圖治療前后無變化,各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20dB。④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惡化,檢查無好轉。

隨訪比較2組治療前后鼓室壓和語頻氣導聽閾變化情況比較。2組治療前在鼓室壓和語頻氣導聽閾指標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3個月后,實驗組在上述指標改善幅度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提示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用藥能顯著改善中耳炎患者鼓室壓狀況和聽力水平,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鼓室壓和語頻氣導聽閾變化情況比較
2組隨訪3個月后臨床療效比較。術后隨訪3個月,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5%,明顯著于對照組的75.0%(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雖然目前關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普遍人認為系多種原因引起中耳負壓狀態,進而誘發中耳黏膜水腫、滲出并淤積于中耳,直至形成中耳積液,故分泌性中耳炎又叫滲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進一步研究證實[2],咽鼓管在分泌性中耳炎發發病與轉歸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是中耳與外界環境進行傳導的唯一管道,一旦堵塞勢必會引起鼓室壓失衡(正常情況下中耳內、外氣壓基本相當),使中耳長期處于負壓狀態,進而導致中耳積液。
針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目前臨床多采取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或直接鼓膜穿刺抽液,不過長期觀察來看,療效始終不甚理想,而且易復發,造成中耳內環境惡化。近年來,臨床和學界就咽鼓管在誘發分泌性中耳炎作用機制進行了大量研究,趨于多數認為咽鼓管內存在的類表面活性物質會對其黏膜表面壓力形成一定的影響,當咽鼓管出現功能障礙時類表面活性物質出現減少,黏膜表面張力異常升高,這或是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大量文獻表明,鹽酸氨溴索能促進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從而支持咽鼓管的正常開放,同時還可調節分泌物性狀,刺激呼吸道黏膜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和分泌,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此外,其還具有強化抗生素殺菌能力的作用,而具有的促纖毛運動恢復功效對維持中耳耳道通暢及壓力平衡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地塞米松已被證明對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有確切療效,抗炎、抗過敏療效顯著。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用藥,可發揮二者協同作用,配合利于促進黏膜正常的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功能恢復的鼓室內注射方式,能進一步提高聯合用藥效果。本組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實驗組在鼓室壓和語頻氣導聽閾指標上對照組改善幅度更顯著(P<0.01),且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鼓窀內注射更有利于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1]陳俏妍.分泌性中耳炎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7,15(6):478-479.
[2]周志軍,葉建明,營建麗.鹽酸氨溴索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療效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5):165-l66.
R764.21
B
1009-6019(2014)08-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