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
溆浦縣人民醫院兒科 湖南 懷化 419300
早產兒氧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武康
溆浦縣人民醫院兒科 湖南 懷化 419300
目的:探索對早產兒進行規范化氧療后的臨床效果觀察。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出生的符合氧療指證的早產患兒186例,對其進行規范化吸氧治療,并監測其血氧飽和度,觀察達到目標血氧飽和度范圍和為達到血氧飽和度范圍患兒的臨床療效。結果77.4%患兒血氧飽和度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血氧飽和度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的患兒其療效優于為控制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期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未控制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進行規范化的氧療,控制目標血氧飽和度范圍,可過得較好的療效,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早產兒;氧療;臨床效果
由于呼吸中樞不完善及肺部發育不成熟,早產兒容易受到各類呼吸性疾病的侵襲,導致呼吸窘迫及缺氧,因此對于此類患兒臨床上常采用氧療的方法為其提供足夠濃度的氧,改善其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但是如氧療方法不當導致過高氧濃度或過地氧濃度易造成各種病發癥,如視網膜疾病、組織細胞損傷、肺損傷及神經系統的損傷等[1]。本研究通過對患兒進行規范化的氧療,觀察期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現將結果會報如下。
一般資料:研究對對象來自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兒科住院的早產兒186例,其中男98例,女88例;胎齡28~34周,平均(31.5±1.6)周;出生體重范圍在1236~2426g,平均體重(1983±198)g。
病例納入和排除標準:病例納入標準:出生體重<2500g,胎齡低于37周,并表現為低氧血癥,出現呼吸急促、發紺,正常呼吸情況下動脈血氧分壓(PaO2)<50mmHg,或經皮氧飽和度(TcSO2)<85%。
排除標準:①需持續正壓給氧或機械通氣的重度呼吸窘迫患兒;②需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③需機械通氣的頻繁呼吸暫停患兒。
方法:根據我國2007年衛生部門出臺的《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止指南》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2]。給氧方案:根據早產兒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最佳的給氧方法,可選擇頭罩內給氧、鼻導管給氧、暖箱內給氧等方案。同時實時監測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脈搏,并調節氧流量,控制給氧濃度,PaO2控制在50~70mmHg,參照目標血氧飽和度在合適的范圍,調節氧濃度,并抽血檢測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和PaO2?;純翰捎门鋸蜏?、抗感染、糾酸治療等其他對癥支持療法,見表1。

表1 早產兒目標SpO2范圍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統計符合調節目標血氧飽和度的例數,早產兒達到PaO2控制在50~70mmHg為目標,早產兒PaO2>90mmHg或PaO2<40mmHg為調節失敗。合適的新生兒SpO2范圍,并觀察符合與未符合組的氧療時間、住院時間、SaO2。并在出生后4~6篩查早產兒視網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發生率。

達到目標血氧飽和度范圍的成功率:早產兒PaO2>90mmHg有16例,PaO2<40mmHg有26例,調節成功率77.4%。
血氧飽和度調節成功與未調節成功的療效和并發癥比較:根據目標血氧飽和度范圍,調節血氧分壓在目標范圍之內的患兒其氧療時間與住院時間較為控制成功的患兒較短,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節成功組SaO2濃度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相對于未成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氧飽和度在目標范圍之外者,其ROP的發生率高達73.1%,調節成功組其發生率為3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目標血氧飽和度調節成功與未調節成功的療效和并發癥比較
一般早產兒胎齡小、體重低,肺表面活性物質含量小,從而容易導致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導致缺氧,這是早產兒進行氧療作為糾正低氧血癥的重要措施而被廣泛應用,因此近年來我國早產低體重新生兒存活率,大大提高。但是隨之也出現了大量ROP等氧療的并發癥病例。研究顯示吸氧濃度和血氧飽和度與ROP的發病率密切相關[3]。因此氧療時,尤其對于發育不成熟的早產低體重患兒,必須掌握其氧療指證和密切監測血氧飽和度。
目前臨床上氧療指標一般以PaO2<50mmHg作為標準。但是在氧療時需要嚴格控制給氧濃度,以能保持新生患兒的PaO2在50~80mmHg準,其中早產兒控制在50~70mmHg。如果高于90~100mmHg,為血氧過高,易引起氧損傷或中毒,有導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的危險[4]。由于早產兒視網膜血管尚未發育成熟,對氧及為敏感,當暴露在高濃度的氧環境時可使視網膜血管收縮,導致視網膜缺氧,誘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生長,從而產生新的血管,是視網膜形成牽拉性脫離[5]。
在氧療的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血氧飽和度,通過動脈血氣分析可以非常準確地反映新生兒血氧情況,但是其操作具有創傷性,且只能間歇檢測某一時間點的水平。目前廣泛使用的脈搏血氧飽和度監護是一種連續而無創的血氧飽和度監測方法,結果非常接近SaO2,可彌補主觀評價膚色和血氣分析檢查的不足,可達到隨時、即時、連續監測。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根據SpO2調節使用氧濃度能夠更好地使新生兒達到正常的血氧狀態。因此,用脈搏飽和度監測儀連續監測可作為動態觀察新生兒氧合的主要方法。
目前早產兒最佳的血氧飽和度尚不明確,但是基本形成較同意的意見,早產兒SaO2范圍應控制在85%~93%,不能超過95%,以降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等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參照血氧飽和度范圍,調節給氧樣濃度,并且大多調節結果都在調節目標范圍內,調節成功率達到77.4%。并觀察比較調節成功組與未成功組的療效和并發癥,發現通過規范化的氧療,控制血氧飽和度在目標范圍內,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總之,早產兒應用氧療可以提高存貨率,但是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規范化,控制血氧飽和度在目標范圍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呂云.129例氧療早產兒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08,48(29):47.
[2]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專家組.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7,45(9):672-673.
[3]莒瑞紅,柯曉云.吸氧濃度和血氧飽和度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相互關系[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2,28(1):100-103.
[4]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17.
[5]Tin W,Milligan D,Pennefather P,et al.Pulse oximetry, severeretinopathy,and outcome at one year in babies of less than 28 weeksgestation[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Fetal and Neonatal Edition,2001,84(2):106-110.
R714.5
B
1009-6019(2014)08-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