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群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1500
優質護理對骨折病人愈合快慢及功能恢復程度的作用分析
葉群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1500
目的:探究優質護理對骨折病人愈合快慢及關節功能恢復程度的作用效果,為更好地改善患者恢復情況提供思路。方法選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來本院就診的10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及關節功能恢復程度。結果研究組愈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所有患者治療1個月后,研究組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以上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相同手術治療前提下,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促進病人的骨折愈合速度和患者關節恢復程度,值得在臨床推廣。
骨折;優質護理服務;愈合快慢;功能恢復程度
骨頭是支撐人體行動的重要結構,骨折患者如治療后不能有效保護會極大地影響骨頭的愈合和功能恢復,嚴重制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自衛生部試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來[1],優質護理服務一直是我院科長和護士長的最高要求,為了解這一護理效果,選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來本院就診的10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不錯,現概述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來本院就診的10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齡13~69歲,平均(45±10.2)歲,病程7d~28d,結合病史和X線檢查結果并按中華醫學會骨折診斷標準確診無誤[2]。骨折種類中,脛骨骨折29例、股骨頸骨折15例、肋骨骨折13例、肱骨骨折12例、橈骨骨折8例、指骨骨折7例、其他類型骨折7例。其中穩定型占67例,按統計學方法隨機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分類、病程及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方法:對照組給予包括體位協助、飲食種類、治療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的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則進行“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如下:每位護士分管2~10例病人,小夾板外固定處理時,注意松緊度,使其保持1~1.5cm的移動范圍為宜,術后外固定時,可加選用三角巾幫助患者固定患肢,預留患者的活動區域,定期檢查,護理人員詢問患肢有無疼痛、查看有無腫脹及顏色變化,以此判斷組織是否缺血和功能障礙,觀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協助醫生進行處理。同時,骨折患者在在住院治療期間,往往承受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而影響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以自己成功護理的病例經驗進行耐心安慰,及時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和病情的治療進展,幫助建立積極的信心,取得其配合,報紙和音樂是轉移其精神壓力的主要方式,必要時給予鎮痛、鎮靜藥物幫助放松情緒。飲食方面注意囑咐家屬為其提供鈣質含量較高的食物。骨折后3~6周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避免肌肉萎縮。
觀察指標和治療標:骨折愈合情況:癥狀、體征均消失且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良好表示痊愈,癥狀及體征均改善且X線片示骨折線愈合情況一般表示有效,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且X線片示骨折愈合不佳表示無效。
關節功能恢復情況:1月后按關節功能評定方法判斷[3],100為完全正常,91~99為優秀,75~90分為良好,50~74為尚可,低于50分為差。
統計學方法:將所得到的數據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及關節功能恢復程度對比,結果表明,研究組愈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所有患者治療1個月后,研究組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特別是表現優秀的患者比例(88.0%>62.0%),以上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程度對比
骨折是指由于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4],除了常見的紅腫熱通功能障礙,往往伴有異常活動體征出現,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針對性地提供護理服務,以完善的護理責任包干制,“包床到護,責任到人”[5],將原來依靠陪侍人解決生活問題的模式轉化成由責任護士主動承擔病人生活護理的模式,使病人得到了比以往更全面的護理,極大地減少和避免了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極大地提高了護理質量。本研究中,研究組愈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所有患者治療1個月后,研究組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特別是表現優秀的患者比例(88.0%>62.0%),以上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尤其在預防因活動較少引起的壓瘡及深靜脈血栓等方面意義重大。
總之,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促進病人的骨折愈合速度和患者關節恢復程度,不僅糾正骨折的殘余移位,還能促進骨折愈合和更早地進行功能鍛煉,使病人早日回歸社會,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值得在臨床推廣。
[1]盧立錦.護理干預對骨折病人術后功能鍛煉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1):36-37.
[2]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骨折診療指南(2005年版).中華骨科雜志[J].2008,28(10):1001-1002.
[3]喬林,侯樹勛,衰鴻賓,等.骨折病人發生ARDS 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1(21):1463-1465.
[4]葛建一,金艷.護理安全干預機制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0,5(11):53-58.
[5]盧立錦.護理干預對骨折病人術后功能鍛煉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1):36-37.
R473.6
B
1009-6019(2014)08-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