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華
東臺市頭灶中心衛生院 江蘇 東臺 224247
0~3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結果分析
張健華
東臺市頭灶中心衛生院 江蘇 東臺 224247
目的:探究0~3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結果分析。方法選取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進行檢查的500例0~3歲兒童采取DST測試,分別對其的年齡、性別、出身、體重、當前的生長發育指標、家族史、母親妊娠史、兒童是否屬于剖宮產、早產、出生是否出現窒息、父母文化程度、職業、是否留守兒童等進行詳細的詢問登記。結果在這500例兒童中其中有10例確定患有器質性病變,初次篩選,沒有通過篩選的兒童普遍表現為養育兒童的家長文化教育程度比較低,在患病的兒童中,在出生時有出現窒息、早產、母親妊娠糖尿病、體重偏輕等的兒童所占比例比較多,達到了90%。結論對0~3歲兒童采取DST測試,能夠大致地對兒童的出生狀況和身體及其智能發育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可以通過兒童出生狀況及其養育兒童的家長受教育程度來準確的對兒童智能發育狀況有一個掌握,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0~3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結果;分析
下面本文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測試的500例0~3歲兒童,采取DST測試,分別對其的年齡、性別、出身體重、當前的生長發育指標、家族史、母親妊娠史、兒童是否屬于剖宮產、早產、出生是否出現窒息、父母文化程度、職業、是否留守兒童等進行詳細的詢問登記,現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本次試驗選用的兒童均為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進行測試的500例0~3歲兒童。其中男性兒童300例,女性兒童200例,年齡0歲的兒童有300例,其中男性兒童180例,女性兒童120例;年齡1歲的兒童有120例,其中男性兒童70例,女性兒童50例;年齡2歲的兒童有80例,其中男性兒童50例,女性兒童30例。
DST測試方法:采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制定的0~6歲兒童DST2007年全國城市常模進行測試,DST共有120個項目,分為運動能區、社會能區各30個項目,智力能區有60項目,根據三個能區合計得出原始總分,根據智力能區得出原始分,再經表查出發育商(DQ)和智力指數(MI)。具體方法主要是:第一,進行測試之前告知家長不能夠在測試過程中幫助兒童進行完成;第二,測試過程中分別對其的年齡、性別、出身體重、當前的生長發育指標、家族史、母親妊娠史、兒童是否屬于剖宮產、早產、出生是否出現窒息、父母文化程度、職業、是否留守兒童等進行詳細的詢問登記;第三,不給予兒童提示性語言,各能區從小兒所在年齡組項目開始操作,然后向上進行更小年齡組的項目,直到該能區連續兩個年齡組全部通過為止,再向年齡大的方向做,直到該能區連續兩個年齡組全部失敗為止。測試結果用P表示通過,F表示失敗。第四,根據DQ和MI分值評定療效,分為正常:DQ和MI兩者均≥85、可疑:DQ和MI兩者70~84、異常:DQ和MI兩者均<70、對本次試驗中沒有通過測試的兒童開始早期的教育訓練,在半個月以后再重新進行一次測試,如果仍然顯示兒童的測試結果是屬于異常或者是可疑時,需要轉上級醫院專業人員處進行詳細的檢測來確定兒童是否患兒童疾病[3]。
兒童智能發育篩查結果分析:經過兒童智能發育篩選以后,發現正常的兒童是350例,可疑兒童是145例,異常兒童是5例,本次測試的通過率為90.00%。對剩下的150例沒有通過的兒童經過半個月的早期教育訓練以后再重新進行一次測試,結果發現其中正常的兒童是135例,可疑兒童是13例,異常兒童是2例,本次測試的通過率為90.00%。
醫院檢測兒童患病疾病史構成結果分析:通過對檢測兒童患病疾病史構成結果分析,在這500例兒童中,對復測仍然沒有通過的兒童轉入到上級醫院專業人員處進行檢測以后,發現其中有10例確定患有器質性病變,主要包括其中1例是腦癱兒童,2例先天愚型,3例生長發育遲緩、剩下的4例是中樞協調功能障礙,對這10例兒童的病因進行篩查以后發現,沒有通過篩選的兒童普遍表現為在出生時出現窒息、早產、體重偏輕、母親妊娠高血壓、母親異常生育史、以及原因不明等的兒童所占比例比較多[4],如表1所示。

表1 醫院檢測兒童患病疾病史構成結果分析
DST篩查方法比較簡單,每次測試大概15分鐘就可以完成[5],在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通過DST篩查方法進行測試,能夠有效地判斷兒童的智能發育情況,對于部分患病兒童可以及早的給予有效地治療,從而提高兒童的智能發育,但是在DST篩查方法測試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假陽性,并且這種概率比較高,因此在初次篩選時,發現可疑兒童是145例,異常兒童是5例,總的沒有通過測試的兒童達到了150例,但是經過第二次測試以后,發現只有15例兒童沒有通過測試,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是由于兒童對于陌生環境不熟悉,養育兒童的家長,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家長平時對其的訓練不足導致,因此這不能夠真正地代表兒童的智能發育狀況和真實表現。在DST篩查方法進行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沒有通過的兒童出生時出現窒息、早產、體重偏輕、母親妊娠高血壓、母親異常生育史以及原因不明等的兒童所占比例比較多。
本文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測試的500例0~3歲兒童,采取DST測試,分別對其的年齡、性別、出身體重、家族史、母親妊娠史、兒童是否屬于剖宮產、早產、出生是否出現窒息、父母文化程度、職業、是否留守兒童等進行詳細的詢問登記,結果發現對0~3歲兒童采取DST測試,能夠大致地對兒童的出生狀況和身體及其智能發育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可以通過兒童出生狀況及其養育兒童的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來準確的對兒童智能發育狀況有一個掌握,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歐惠朗.0~3歲小兒智能發育篩查結果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6):116-117.
[2]王秀榮.0~3歲兒童智能發育測試212例結果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10(4):259-2500.
[3]彭榕,劉葉明,李芳梅.0~1歲兒童733例DDST結果分析[J].九江醫學,2009,24(2):20-22.
[4]葉駿,仲愛梅.653例0~3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結果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2,23(1):54-56.
[5]盧春如,魏偉泉.1096例0~3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結果分析[J].廣州醫藥,2013,44(05):20-23.
R179
B
1009-6019(2014)08-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