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芳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人民醫院 四川 大邑 611330
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運用的臨床效果
袁桂芳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人民醫院 四川 大邑 611330
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運用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間接收的外科老年患者作為觀察資料,一共98例患者,隨機將9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經過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低,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對風險的認知程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有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外科老年患者在護理時積極應用風險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外科;老年患者;護理;風險管理
護理中的風險管理屬于醫院的一種管理程序,主要是對潛在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做出預防和處理,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事件對患者、護理人員、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1]?,F在,我國漸漸步入老齡化,而老年人疾病的發病率相對于其他人群更高,所以針對老年患者實施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護理工作中,外科護理的風險發生率較高,作為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改進自身的工作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護理中預防和把控風險。并及時作出抵抗風險的可行性措施[2]。本研究針對我院接收的外科老年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給予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在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間接收的外科老年患者作為觀察資料,一共98例患者,隨機將9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患者年齡63~87歲,平均年齡(72.3±2.4)歲。其中有40例骨科患者,36例泌尿外科患者,22例肝膽外科患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年齡,性別,臨床癥狀)上無明顯差異,P>0.05,同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成立護理風險管理組
護理風險管理組是由護士長,護師等經驗豐富的護理工作人員組成,強化全科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樹立護理風險管理觀念,對相關護理工作人員做好定期的培訓和考核。
1.2.2 對潛在風險采取安全管理
一般老年患者在經過外科手術時候,都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心理情緒,如緊張,恐慌,焦慮等,導致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臨床的治療。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對手術后的患者進行一些鼓勵和開導,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并積極引導患者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盡量減少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爭取早日恢復。護理工作人員也需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的干燥和通風,光線柔和,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對患者的床高進行調整,安裝床欄及扶手,并使用醒目的標志做好提醒工作。護理人員應加強巡邏的次數,對病房使用防滑墊,避免患者摔倒導致二次受傷。
1.2.3 加強風險預防機制
首先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在對患者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病房巡視的次數,及時發現患者出現的問題并給予有效的解決。針對患者的個體性,制定出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另外護理工作人員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素質,總結外科老年患者中容易發生的風險,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對潛在的風險有一定的預見性,并給予有效的解決方案。對于危重的手術患者需要給予建立相應的評估表,切實落實好相關的護理工作,并做好病人的交接換登記工作。
1.2.4 健康宣傳教育
在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可以給患者進行相關健康教育,讓患者充分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的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是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護理工作,同時在以后的生活中要能盡量做到對該病的預防工作。
1.3 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的情況,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使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統計工作,計量資料使用t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表示,P<0.05時,表示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在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有1例風險事件發生,對照組有20例風險事件發生,比較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一

表一 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n)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3.33%(40例),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60.42%(29例),兩組比較有明顯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風險護理,在工作中強化了規章制度,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增強了護理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從而使護理工作人員更具有主動性和對風險方案的自律性。讓護理工作人員能夠換到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理解患者的心態并重視老年患者的內心感受。同時,對風險預見性的防范,使臨床上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大大的減小,使患者和家屬更信賴醫護工作人員,強化了患者及家屬對臨床護理的配合和新人,提高了臨床護理滿意度[3]。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對外科老年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治療中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老年患者接受過外科手術之后,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并提高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值得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1]苗青.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領域中的運用[J].兵團醫學.2005,2:63.
[2]瑪義莎.買提,艾莎.阿合木拉.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9(11):386~387.
[3]王萍,徐潤華,薛花.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運用的臨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88~1289.
R473.6
B
1009-6019(2014)08-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