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卓新
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鎮中心衛生院消化內科 湖南 冷水江 417500
中西醫結合治療63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臨床分析
謝卓新
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鎮中心衛生院消化內科 湖南 冷水江 417500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返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3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9%,高于對照組的83.9%,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2%,小于對照組的22.6%,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返流性食管炎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中西醫結合;返流性食管炎;臨床療效
反流性食管炎屬于一種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進而導致食管內部黏膜發生的潰瘍、糜爛及纖維化等一系列病變,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吞咽困難、暖氣、燒心、反酸及胸骨后疼痛等[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促進胃動力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但單一西藥治療易復發,療效欠佳。祖國醫學認為,反流性食管炎屬于中醫“嘈雜”“葉酸”“胸痛”范疇,治療原則為降逆化痰、益氣和胃[2]。本研究就中西醫結合治療返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3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為(49.3 7.2)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病程(3.2 0.6)年,合并膽囊炎5例,胃潰瘍8例,胃炎19例;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為(48.6 6.3)歲,病程2個月-7年,平均病程(3.1 0.4)年,合并膽囊炎4例,胃潰瘍7例,胃炎2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O5)。所有患者均經電子胃鏡檢查證實為返流性食管炎,且符合全國返流性食管病(炎)研討會制定的診斷標準,排除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及妊娠、哺乳期者[3]。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西醫治療,治療方法為口服20mg奧美拉唑(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59988),2次/d,早晚各一次,同時予以莫沙必利(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19990317)治療,治療方法為5mg/次,3次/d;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制中藥治療,具體處方包括柴胡15g,白術15g,丹參15g,金銀花10g,積殼10g,法夏10g,白芍15g, 陳皮10g,川芎5g,隨癥加減,嚴重腹脹者加用焦山碴15g,神曲15g,嚴重反酸者加用鍛瓦楞15g, 海螵鞘15g,上述諸藥均水煎,早晚各口服一次,四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其中臨床療效判定如下:胸骨后疼痛、反酸及燒心等臨床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胃鏡檢查食道黏膜轉為0級為痊愈;上述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緩解,胃鏡檢查食道黏膜轉為Ⅰ級為顯效;上述臨床癥狀部分緩解,胃鏡檢查食道黏膜由Ⅲ級轉為Ⅱ級為有效;上述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5]。治療有效率按(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進行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11.3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并作比較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痊愈12例,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為96.9%;對照組痊愈6例,顯效16例,有效4例,無效5例,治療有效率為83.9%,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3例不良反應,其中腹瀉1例,腹脹1例,發生率為6.2%;對照組出現7例不良反應,其中腹瀉1例,腹脹3例,便秘2例,嘔吐1例,發生率為22.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反流性食管炎屬于一種食管炎癥性病變,是由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進而導致食管黏膜損傷而引起的胸骨后疼痛、噯氣及反酸等一系列臨床綜合征[6]。研究表明,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機制與機體抗反流機制減弱及反流物對食管黏膜刺激等因素密切相關,如抗反流屏障功能減弱、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及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失調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反流性食管炎發生。由于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與酸相關性的上消化道障礙有直接關系,故臨床上主要采用抗反流及抑酸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其關鍵是防止胃酸反流及抑制胃酸分泌[7]。
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即在予以奧美拉唑及莫沙必利的同時給予柴胡、白術、丹參、金銀花及積殼等中藥治療,其中奧美拉唑屬于一種常見的質子泵抑制劑,可通過抑制H+-K+-ATP酶活性而抑制胃酸分泌,進而減少胃酸反流;莫沙必利屬于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可選擇性作用于平滑肌,在增加胃腸道動力的同時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進而加速食管蠕動,促進胃腸排空,防止胃內容物反流;中藥處方中法夏及柴胡具有止痛、解郁及理氣功效,丹參能消腫生肌、活血止痛,有助于糜爛潰瘍灶愈合,白術可脾胃、開胃及燥濕,白芍及金銀花則具有疏肝解郁及清熱祛火作用,上述諸藥合用可發揮益氣和胃及降逆化痰作用[8]。本研究得到觀察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小于對照組,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可推廣應用。
[1]陳榮松. 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4(2):132-134.
[2]楊杰.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4,29(3):414-416.
[3]趙堅,李維智. 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性返流性食管炎的療效觀察[J]. 內蒙古中醫藥,2012,23(14):64-65.
[4]徐超.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1,32(13):204.
[5]陳雪中.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94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6):141.
[6]陳傳佳.中西醫結合治療返流性食管炎46例體會[J].海南醫學,2009,20(7):267-268.
[7]郭靜波,陳紅.中西醫結合治療返流性食管炎[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8):24-25.
[8] 呂曉華,孫仁鋯,韓寧寧.中西醫結合治療返流性食管炎68例[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3):156-157.
R571
B
1009-6019(2014)08-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