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峰
北京市門頭溝區中醫院 北京 門頭溝 102300
應用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指導治療前臂骨折400例臨床分析
李清峰張學義李強
北京市門頭溝區中醫院 北京 門頭溝 102300
目的:前臂骨折后前臂旋轉功能恢復程度與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關系指導治療;方法中醫手法整復治療前臂骨折后,以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為依據,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將400例前臂骨折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用橈骨定點值為依據指導治療,一組為常規治療;結論用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指導治療結果對前臂旋轉功能恢復有意義。
前臂功能恢復;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后要想獲得滿意的功能,僅僅恢復尺橈骨長度是不夠的,必須恢復軸向和旋轉對位,和重要的橈骨弧度,鑒于前臂骨折后所涉及的骨與關節的復雜性及非正常狀態下肌肉作用,手法整復困難,整復后無好的方法判定功能恢復情況,我們應用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測定指導制定治療方案,治療組獲得滿意功能,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治療組病例400例,男性86例,女性114例,年齡14~60歲
1.2 病例納入標準 所選病歷為按ao原則命名的22骨折,7例為單純橈骨中上段骨折,93例為雙骨折,對照組與治療組資料大致相當,且為隨機分配。
1.3 測量 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a)橈骨結節至橈骨遠端最尺側突起連線長度y,最大橈骨弧度交點與橈骨結節x a=x/y×100.
2.1 觀察內容;應用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測定指導制定治療方案和常規治療方案治療后前臂旋轉功能恢復程度比較。
2.2 統計學方法兩組間的比較采用二項分布資料"兩組獨立樣本的z檢驗"方法,建立檢驗假設,確定檢驗標準。根據計算檢驗統計量查t界值表來確定p值范圍,以p小于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3.1 治療組 常規手法整復,即首先要恢復重疊,成角,旋轉移位,再整復側方移位。手法整復后即測量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與正常比差異為10%以下時可以接受并開始固定,固定方法為夾板固定,如腫脹明顯,先用石膏固定1周腫消后改用夾板固定3-5周,至骨折臨床愈合。如測量與正常比差異為10%以上時,則調整骨折對位,至與正常比差異為10%以下固定,如仍不滿意,則形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測量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共手術30例(30%)。
2,對照組 常規手法整復,夾板或石膏固定,術后對位對線達到整復標準后固定
4.1 療效標準 標準采用Grace 和 Ever-smann(1980)所提出的評定方法
優 骨折愈合,旋轉功能達到健側90%
良 骨折愈合,旋轉功能達到健側80%
可 骨折愈合,旋轉功能達到健側60%
差 骨折愈合,旋轉功能不能達到健側60%
4.2 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LMRB)與正常比差異為4.0-5.4%時結果為優良,與正常比差異為7.1-10.7%時結果為可,超過此范圍為差。
4.3 治療組對照組骨折愈合旋轉功能恢復表格
組別旋轉功能達到健側90%旋轉功能達到健側80%旋轉功能達到健側60%旋轉功能不到健側60%治療組22人(11%)156人(78%)20人(10%)4人(2%)對照組12人(6%)104人(52%)68人(34%)16人(8%)
從表格可以看出,橈骨最大弧度定點值測定指導制定治療方案的治療組優良率明顯好于對照組且具有明顯差異。
上下橈尺關節的聯合運動,構成了前臂特有的旋轉功能。其旋轉軸上自繞骨頭中心向下穿過尺骨莖突。進行活動時候,橈骨頭在尺橈骨切跡里旋轉,橈骨尺切跡圍繞尺骨小頭旋轉,而尺骨小頭亦有一定范圍擺動。肘關節屈曲90度上臂緊貼前胸,拇指向上為中立位,旋前旋后約150度。
骨折后影響前臂旋轉功能因素不僅是橈尺骨復位程度,軟組織問題有包括肌肉損傷嚴重、瘢痕愈合組織粘連或固定時間長、肌肉攣縮、骨間膜損傷嚴重攣縮鈣化、伴有關節未復位的損傷,骨性原因有粉碎骨折有骨片未復位及交叉愈合,尺橈骨恢復其長度可防止上下尺橈骨關節半脫位,并重建前臂肌肉的長度,以利于恢復手部的精細動作;旋轉力線的復位以及橈骨橈背側弧度的恢復是前臂正常旋前旋后功能所必需的。在骨折整復過程中,因為骨折引起解剖關系改變,x先投照角度失真,所以不能僅憑骨折對位對線,還要測量橈骨弧度,才能準確判斷出前臂功能恢復程度,從而有依據的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王云釗 李果珍 前臂創傷 骨關節創傷x線診斷學 第一版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5.201-232
[2]榮國威 王承武 人民衛生出版社 骨折2004.402-422
R658.2
B
1009-6019(2014)08-0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