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苗
最近有一位小學副校長因為與豬親吻,而成為焦點人物。他叫洪耀明,在湖北咸寧實驗小學分管德育工作。事件始末是這樣的—他一直想解決學生在校門前路上亂丟垃圾問題,盡快他一再強調,可是學生們雖然口頭答應,但是行動并不積極。于是,他承諾:只要大家不再亂丟垃圾,自己就在一個月后的升旗儀式上當眾親吻一頭小豬。學生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了,行動積極了,校門前路上衛生狀況有了很大改觀。為了兌現承諾,4月28日,他當著全校師生的面,俯下身去,結結實實地吻了一頭小豬。
一吻激起千層浪。各大媒體、全國網友爭相評論,“鮮花”與“板磚”齊飛。大部分人稱贊洪耀明是“中國好校長”,講誠信,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也有人認為,德育校長親吻小豬,說明學校德育工作已經黔驢技窮,到了親吻小豬的地步,下一步是不是打算親吻鱷魚、親吻獅子呢?還有什么師道尊嚴可言?
有不同聲音是件好事,這說明,我們的社會關注誠信、關注學校的德育工作。但眾多聲音背后,也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問題:既然誠信這么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誠信觀?這就涉及德育方法的問題。有評論者認為,德育應重視心靈的滲透,就亂丟垃圾而言,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內心意識到保持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通過親吻小豬讓學生保持環境衛生,此舉盡管也達到了目的,但是是通過打賭達成的,方法不對,會傷害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學會嘩眾取寵玩鬧劇。
何謂方法?方法一般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重視戰術的毛澤東,曾用橋和船的比喻來說明方法的重要性。他說:“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德育方法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目的為完成德育任務。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改進德育方法,以求德育的最佳效果。洪校長親吻小豬,他說這個靈感就來自美國堪薩斯州小學教師的創意。
其實,類似親吻小豬的舉動在美國并不新鮮。美國還有一位校長,承諾如果學生多讀書,自己就爬行上班。學生做到了,他兌現了諾言,雪地爬行3小時去上班。
其實,親吻小豬也好,爬行上班也罷,萬變不離其宗,背后都有榜樣示范法的影子:用自己的誠信示范行動,感性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心理學家發現,通過榜樣的示范所進行的學習,可能是習得態度的最有效方式。
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榜樣示范法貌不驚人,但操作起來很有講究。榜樣示范法并不是簡單地找一個人做給學生看,這里面涉及榜樣和示范方式的選擇。首先,榜樣要有能力、有權力、有吸引力。班杜拉等人特別從吸引力角度進行論證,有吸引力會令觀察者感興趣。另外,從示范方式來看,示范不僅是示范完美的行為,還要讓學生參與到示范中來,體會示范榜樣的內在思考過程。可見,要想有效地運用榜樣示范法,有許多問題需要教師考慮。
洪校長親吻小豬事件中,討論焦點在于示范方式。洪校長僅僅示范了親吻小豬嗎?不,如果你仔細觀看現場,就會發現好多細節:小豬掙扎得很厲害,還流著哈喇子;洪校長的心理障礙寫在臉上,但最終他還是信守承諾,俯身一吻。
學生長大后,可能會記不清誠信的定義,但洪校長親吻小豬時的一幕,他克服心理和現實障礙的一瞬,也許會留下光影,存乎于心。而這恰恰是榜樣示范法追求的境界。
給當代學生做榜樣示范者不容易。當代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民主意識,對不認同的觀點或行為,否定起來振振有詞,毫不忌諱。但這是否說明傳統的德育方法快派不上用場了呢?方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是對方法要活學活用,不可生硬照搬。
最近,有一則家教故事在微信上走紅。臺灣作家劉墉靠自己奮斗闖出一片天地,但教育兒子時,遇到困難。兒子每次都考C,且不以為然。劉墉冥思苦想,終于計上心頭。他沒有像一般家長那樣訓斥兒子,而是與兒子打賭:如能考出0分,他就設宴并甘拜下風。兒子樂不可支,這還不容易,再考試就胡蒙亂填,可每次還是C。原因出在卷子上都是選擇題,這種題目只有掌握正確答案,才不會填對。為考0分,兒子只好拼命學習。當他考出0分后,劉墉兌現了承諾。
劉墉出奇招,達到了目的。可見,德育有法但無定法,關鍵是你要學會見招拆招。
德育工作,大家說起來往往頭頭是道,但是一到實踐,涉及德育方法,常常顯得創意不足,缺乏想象力。洪校長親吻小豬事件,遭人質疑,質疑之一就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洪校長真的是標新立異嗎?這種做法國外早已有之。國內呢,恐怕生在2?000多年前的曾子屬于開先河者。《韓非子》中記載了“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老婆要去買菜,兒子也想跟著去,曾子老婆跟兒子許諾,如乖乖在家,回來后就殺豬給他吃。兒子信了,沒去,可是曾子老婆根本沒把這個許諾當回事。曾子認為,這個榜樣必須樹立,一定要信守承諾,于是真的殺豬教子。
當然,我們并不是提倡所有德育工作者都來效仿曾子和洪校長。方法是一種個性化的表達,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和性格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各人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從洪校長學生、家人點評可看出,他平時就是個敢吃“螃蟹”、極具幽默感的人,這才令他使出親吻小豬一招。不贊同這招的人,在日后工作中,大可發揮批判與創新精神,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個性,創出獨門秘笈。這樣,生動、活潑的德育局面才能形成。■
責任編輯/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