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2014年元旦剛過,北京的天氣仍然處于暖冬。1月9日上午,2014年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在北京的暖冬中悄然開幕。會議首先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關于林業工作的重要講話。國家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建龍代表局黨組作《2013年工作完成情況和2014年安排意見》的講話。國家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樹叢在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作重要講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為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攻堅克難 全面深化改革
一年來,全國林業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總目標,以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為總任務,編制實施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劃定了森林、濕地、沙區植被、物種4條生態保護紅線,認真實施十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構筑十大生態安全屏障,大力發展十大綠色富民產業,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建龍在安排2014年工作時強調,2014年,各級林業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汪洋副總理的講話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改革創新,狠抓落實,力爭全年完成造林9000萬畝,中幼齡林撫育1.05億畝,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5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400億美元,進一步加強森林、濕地、野生動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恢復沙區林草植被,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水平。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國將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會同國家林業局等部門正在研究起草相關方案。
據介紹,新一輪退耕還林將在認真總結借鑒以往經驗基礎上,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使退耕還林成為廣大群眾保護生態、改善生活的自覺行動。
趙樹叢指出,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是改善生態改善民生、順應廣大人民群眾期待的迫切需要。在制定方案和組織實施中,一要切實鞏固已有退耕還林成果,確保“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二要擴大退耕還林規模,重點考慮25度以上陡坡耕地、重點地區的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以及西部地區實施生態移民騰退出來的耕地等,做到穩步有序推進;三要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對還生態林、經濟林的比例不再作限制,使農民獲得較好的收益,既改善生態、又改善民生。
1999年~2012年,退耕還林工程共完成造林任務4.41億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39億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02億畝。15年來,中央已投入各項資金3262億元,惠及3200多萬農戶、1.24億農民。退耕還林工程造林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3個多百分點。目前,全國3200多萬退耕農戶戶均已經獲得7000多元的補助。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資源調查結果,全國還有6471萬畝25度以上陡坡耕地。另外,全國還有大量嚴重沙化耕地。
在今年林業廳局長會議上記者還了解到,一直被稱為老大難的國有林場改革在前幾年積極探索、去年正式試點的基礎上,今年有望全面啟動。這是繼2008年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我國林業改革和生態建設上的又一重大舉措。
2013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復了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和甘肅等7省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我國國有林場改革進入了實質推進階段。目前,試點總體進展順利,在明確國有林場功能定位、科學界定國有林場屬性、創新內部經營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江西省絕大部分國有林場將界定為公益事業單位,由自收自支轉變為全額撥款或差額撥款,并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科學核定事業編制,在建立有利于國有林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體制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湖南省財政從2013年開始新增預算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浙江省35個林場增掛了公益林管護站牌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創新了森林資源管護機制。
目前,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國有林場改革方案》,重點是明確國有林場的生態公益功能定位,理順國有林場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完善支持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政策體系。
我國共有國有林場4855個,現有職工75萬人,分布在31個省(區、市)的1600多個縣,經營面積11.5億畝,林地面積8.7億畝,約占全國林地面積的19%,所有權是全民所有,產權和管理權由中央委托地方政府行使。國有林場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為加快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在無林少林、荒山集中連片的地區建立的以造林為主的林業基層事業單位,扮演著重要生態屏障和森林資源儲備基地的角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國有林場已成為我國生態功能最完善、森林資源最豐富、森林景觀最優美、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是我國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優質生態產品的重要產地。
長期以來,國有林場堅持“先治坡、后治窩,先生產、后生活”的建設原則,在偏僻邊遠的荒山荒地和殘次林地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在為國家生態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自身發展卻陷入困境,歷史欠賬十分嚴重。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國家政策調整,國有林場管理經營的絕大部分森林被劃為生態公益林,林場經營性收入銳減,多數國有林場處于基礎設施建設無資金、造林經營無經費、職工工資無來源的“三無”狀態,普遍面臨著體制不順、機制不活、職工生活困難、基礎設施落后、債務負擔沉重等嚴重問題,無法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上來,生態服務的潛力遠未充分發揮,國有林場改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趙樹叢特別對記者強調,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同時要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起草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方案,爭取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改革。要以明確功能定位為基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線,以完善支持政策為保障,推進國有林場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切實加強森林資源培育,有效提升公共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做出更大貢獻。
銳意進取
助力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建設
1月9日下午,國家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樹叢在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作重要講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為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趙樹叢指出,今后一個時期全國林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總目標,以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為總任務,以全面深化林業改革為總動力,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認真實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創新林業體制機制,完善生態文明制度,推進國家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內生動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更好的生態
條件。
趙樹叢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相繼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全黨全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斗目標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級林業部門都要認真學習領會這些重要講話,切實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統一思想、指導實踐。第一,要深入學習領會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論述。第二,要深入學習領會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論述。第三,要深入學習領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論述。第四,要深入學習領會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第五,要深入學習領會講話貫穿的立場觀點方法。
趙樹叢要求,科學把握我國林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加快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既要把握中央的新要求,又要把握林業的新特征。2011年以來,我們完成了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第二次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和第二次全國野生動植物資源第一批調查,為科學判斷我國林業發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據。綜合分析調查監測數據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林業發展呈現出八個基本特征。第一,森林資源增長與木材供應不足并存,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對森林資源的壓力日益加大。第二,森林資源總量提升與森林粗放經營并存,提高森林質量潛力巨大,加強森林經營勢在必行。第三,生態改善與生態退化并存,自然生態系統依然十分脆弱,生態資源總量依然嚴重不足。第四,生態需求增加與資金投入不足并存,資金短缺依然是林業生態建設重要的瓶頸制約。第五,林業產業快速發展與林區民生問題突出并存,發展綠色富民產業、改善林區民生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第六,林業科技進步與生產技術落后并存,提升林業發展質量效益還有很大空間。第七,社會高度關注與生態破壞嚴重并存,增強生態意識、遏制生態破壞依然任重道遠。第八,戰略機遇與嚴峻挑戰并存,用好機遇、應對挑戰已成為各級林業部門面臨的重大考驗。
趙樹叢要求,全面深化各項林業改革。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林業改革已經取得三項重大成果。一是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為標志,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的體制機制初步建立。二是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標志,賦予了億萬農民真正意義上的財產權利。三是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志,我國林業產業市場化全球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我國林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靠改革,解決林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還要靠改革。目前,全面深化林業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林業改革,分類推進林業改革,有序推進林業改革,不斷為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注入強大動力。一要加快完善一批改革措施。二要扎實抓好一批改革試點。三要精心謀劃一批改革頂層設計。四要深入研究儲備一批改革措施。
趙樹叢強調,要切實抓好各項林業重點工作。加快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增加生態資源總量,提升生態系統功能,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林業的核心任務。當前,林業改革發展中有一些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一是關于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問題。二是關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問題。三是關于森林經營問題。四是關于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問題。五是關于森林防火問題。六是關于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問題。七是關于加強城鎮生態建設問題。八是關于林業科技創新問題。九是關于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問題。十是關于林業對外開放問題。十一是關于擴大林業影響力問題。
趙樹叢最后指出,要深入開展“兩轉變、兩服務”活動。當前,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全新實踐,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條件更加接近林業發展的奮斗目標,但面臨的問題更加集中、肩負的任務更加繁重。越是面對復雜形勢,越是面對艱巨任務,越需要思想認識上的統一、作風意志上的過硬、政府管理上的科學。各級林業部門要深入開展“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活動,努力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機關,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推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第一,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第二,轉變工作作風,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第三回應群眾關切,更好地維護林區穩定。第四,加強隊伍建設,更好地提高治理能力。
國家林業局領導班子成員、部分老領導,中央有關部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省級林業部門主要負責人,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和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林業重點高校、企業和部分基層單位負責人等參加會議。